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5-05-30吕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机遇挑战

吕娟

摘 要:随着网络的日益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了新的教育平台。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教育固有的特性以外,又增加了信息流动性和开放性等多个特征。网络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信息的掌控难度加大,存在不良信息传播不受控等问题。所以为了使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应该包括网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服务广大群众的意识、要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要有灵活生动的教育形式。要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积极的自主建设,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同时要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建立适宜的管理制度、做好外部监督管理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努力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学特征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69-02

电子信息时代到来的时代,也是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出了多样的不同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网路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严酷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网络特性,掌握网络信息的特点,掌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不错过机遇,不惧怕挑战,用全面的、创新的方法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实现全面的、创新的网络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1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在遇到网路信息后,它的发展就有了本质上的改变,需要工作者高度关注。详细全面的了解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位置是变相的。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里,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教育者只需按照要求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信息的传播,传播的对象也是固定的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之中,受教育者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着教育者传来的教育信息。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位置十分清晰明确。然而,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教育中的教育关系有了“传播的偏向”。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常采用的是互动的形式,教育者由原来的“言传身教者”变成了“对话者”,而受教育者也从“单项度”变成了“互动主体”。网络环境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和开放性的特点。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受教育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查找。教育者的“推送”变为受教育者的“拉取”。

第二,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媒介,注定了其具有开放的特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比较局限各封闭。在教育过程中都是将教育信息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一般是被动的接受着教育者发出来的教育信息,在学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导,即所谓的“中心一边缘”的传播权力结构模式。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双方共享,以网络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传播学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力结构由原来的确定走向现在的不稳定,由原来的集中走向现在的分散。

第三,革命性的传播技术,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信息流动模式,网络环境下信息流动不是唯一的“通路”,具有非线性。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按照时代划分为部落时代、书写文字时代、印刷时代,但以上时代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信息流动均是不可逆的,都是教育者向被教育者。传统的传播媒介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在信息获取者获取信息时,只能接受固定的信息内容,并且阅读方式只能分为向前和向后两种。现在的网络媒介,终结了上述限制。网络信息的传播不是在封闭单元中线性展开的,因为网站具有超链接和非线性。现在的网络使用者,从网路网络上获得信息是非线性的,具有跳跃性。

2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

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机遇。一方面,是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空间。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其覆盖面和信息存储量都是巨大的,这极大的丰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书本的固定性和单一性,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局限性。由于其信息是多样化的,且比较直观,可以激发受众的兴趣,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双重性,促使教育者在网络互动中,能够高效的得到教育后的反馈信息,知道教育实施效果,有力于教育信息的改进,大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另一方面,网络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网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具有平等、开放的特点,网络环境既有真实世界的知识,又有虚拟世界的开放,网络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网路环境由于主客体无需面对面,促使双方在教育过程中表现的更加平等,缩小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双方能将精力高度的集中在知识上,而且知识吸收度也高。网路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它使得施教过程中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受教育者往往愿意积极主动的与教育者进行探讨,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教育者也可以与受教育者有更多的有效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网络是机械的,并不能对其所含有的庞杂信息按照社会价值取向做出理解、判断或是筛除。这使得它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其是积极或是消极的,不确定其是否是科学的、真实的。(2)网络是全球化的,信息没有国别与地域之分,覆盖全球。在网络运用过程中,网络资源信息的传播应用被政治经济发达的国家所霸权。现如今,具有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向世界传播他们的信息,包括价值观以及其传统文化等,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严峻的考验。(3)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对网路信息进行“把关”比较难。传统媒体的运作在信息发布前,是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筛查审核的,对媒介内容具有主导性,对新闻信息等进行过滤,将积极的、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发布,相对比较权威,更加专业。但是新诞生的网络媒介的传播内容比较复杂,传播对象不确定,传播载体私人化。这使得网络信息存在一些失真失实的信息,这是网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原则、内容等诸多方面实现创新,在这些方面需要超越或是补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网路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应该更多样与灵活,要以人为服务对象,增强使用者的满意度。网络环境下的主客体双方身份的双重性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网路教育的平等性,既体现在网络技术的平等上,又体现在网络资源共享与网上地位的平等上。网路环境使教育中的平等性发挥到了极致。要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不断的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将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相统一,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际实施可以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来实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为主,向网路环境下的引导服务型转变。可以利用各种通信工具进行正向信息的传播。如用QQ群、微博、手机短信等工具展开在线交流,高效解决受教育者所遇到的问题和苦难,满足其完成学习知识等的需求。可以有计划的发展一些网路虚拟组织,组织或是创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或送,关注并探讨时下热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委婉适宜的说话方式,向受众传递出正能量。通过平等的对话增加话语的说服力与感染力。通过科学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坚持主动建设原则,构筑网络教育阵地,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对于网络思想教育平台要抢先占领,首先要去主动实施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建设一批思想内容健康、具有较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网站,掌握网络环境建设的主动权,确保与西方敌对势力争夺网络思想阵地战斗的胜利。其次,构筑网络教育阵地,就是要积极整合网络的优势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专业网页的建立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的基础上,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建设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中,通过网络实现全员覆盖、全程融人、全面渗透的正确思想理论传播。最后,要强化网路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要是熟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解传播学知识,并擅长网络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教育队伍的水平对于能不能主动建设并最终掌握网络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网络的教育环境进行适当的疏通和管理,增加外部监管作用。

当今社会,人们自由的利用网络技术使用各种信息资源,不受任何地域国别等因素的限制。网路环境的“畅通无阻”使得网络中出现了“电子垃圾”,但是对于网路上的信息内容的掌控仍然在网络的使用人,因为网路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工具。所以为了使网路信息向着正向发展,需要网络使用者对网路环境进行疏导与控制管理。

4 结语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决定了网络的信息导向需要靠网络使用者的自律来实现。网络使用者的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自律情况,影响着网路信息的走向。因此,人们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没有网路监管的情况下,能自律的遵守并维护网络道德规范,进行健康的信息的交流,确保网络生活健康安全的发展下去。同时相关单位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对网路信息流动情况做好监督工作,把好网络信息传播关,拒绝不良信息在网上肆意传播,引导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步伐,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实现对人思想的教育的正向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田光灿.媒体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36-37.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