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2015-05-30徐烨琳

2015年2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徐烨琳

摘要:该文详细地讨论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进程,重点分析了现代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关于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根据先前学过的相关知识预测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学今后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的研究内容。该文指出,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因国情不同,这种理论体系并非完全适合于我国,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相当紧迫的任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永恒的主题,因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强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这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上的主要区别。在我国,在較长的历史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和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定,将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区域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政策

一、国外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及发展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近年来,国外的许多经济学术界的专家们都对其研究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直是许多国家研究的重点内容。我们所谓的区域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区域经济学的具体定义在国外掀起了很长时间的争执。国外的很多专业人士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任务,以及它和其他学科的联系,都存在着不同意见。但根据所学,我们大可以这样来分析。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新古典理论的产生推动了区域平衡发展的,促使了区域均衡论的产生。市场配置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多的疑惑和问题,人们对其的发展也是充满怀疑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人们开始相信市场配置的作用,认为其市场配置是一个完美的体制,能够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市场带来的满足。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统治着西方经济学。人们开始对市场配置资源产生信赖和拥护,并且逐步形成了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从此以后,人们开始从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看待和研究问题,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也不断的加深。

1.新古典区域发展理论。新古典区域发展理论的中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最终时区域发展保持平稳的状态。这样对经济正在转型的国家来说,一切交由市场的“自发论”产生了“休克疗法”的结果;所以,把国家的经济仅仅都依靠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上,这样只是理论上的空想。尽管我们知道,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有着十分严谨的逻辑,但是,这一种理论仅仅只是建立在和实际严重不符的假设中,忽略了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忽视了科技进步,忽略了市场存在的弊端,国家体制等因素,最终导致它在实际运作中作用十分的有限。

2.发展经济学中的平衡增长理论。曾读过这样一篇著名的论文《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问题》,该文是由罗森斯坦—罗丹著作的,他根据他自己研究的大推进论表明,实现全面的工业化是一些发展国家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关键所在,经济发展要立足于资本而资本。由此可见,要想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就要克服这所谓的三个“不可分性”,即为社会分摊资本、储蓄和市场三个方面。然而,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则会形成“低水平均衡陷阱”的理论,从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要想想要打破这些“陷阱”的影响,就要尽可能的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资金投资,最大程度上要使投资资金远远超过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也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完善。主要包括的是:1.地区差异的构成与分解;2.现代企业区位选择论3.区域收敛和发散理论4.条件收敛和娱乐等。请相信,随着各种优秀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促进国外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顾名思义,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二战后为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除此之外,我们也称他为“空间科学”、“空间经济”、“区域发展计划学”等名称。

1.萌芽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是区域经济学的萌芽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的布局主要是以趣味理论为根基的,着重于研究个体企业如何选择出最好的区域,其目的是为了节约企业生产的资金,最大化企业的收入,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掉优化区域整体经济布局的问题。但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理论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被称之为“马太效应”。由于这一时期的特殊背景影响下,一直到了2000年左右,国家开始对“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到今天看来,此发展战略虽存有不足之处,但其转变仍然任重道远。

2.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区际经济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开始转向区域经济关系、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政策问题,这个阶段里,许多国家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区域发展理论和战略模式。

2.1总体框架。通过了解并熟知我国区域经济学的起步、成长及发展,更深层次地分析各阶段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利与弊,总结优点、补足缺点,进而得以更好的发展。

2.2发展战略。要想更好地发展,就需更好地成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经历了快速的成长。在这一阶段里,在区域发展问题和区域政策问题等方面,我国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研究方法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了变化,开始借助于网络信息,逐步走向了计量化。我国从这一时期也开始了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3再度讨论

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在我国中长期计划中,首次体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在“七五”计划(1986—1990)当中提出的,该思想指出要想改变区域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报告把加大对各类特殊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挟持力度确定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紧紧把握了当下的形势政策。

②政策的进一步加强及进展。由于区域经济涉及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主观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动力,而市场则是基本动力。因而,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政府间加强沟通与监督,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加速,人人认为这是一门有盈利的行业,争先恐后地学习,了解其发展理论、关系理论、管理与政策等;我相信,这门学科会拥有更蓬勃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这种情形的压力下,某些国家采取了预防措施来推动经济贫困的区域发展,进而减轻两极分化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就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没有在理论上进行革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网络化趋势不断强化、网络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背景下,从发展前景看,复杂性的科学体系将为研究区域经济学提供全新的方法论。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既深奥又易懂的学科,经济程度及发展决定及影响各国居民的稳定生活。愿望我国能在科学人士的领导下再接再厉,拓宽经济,发展适合国民的新型区域经济模式。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国经济会以一个优美的曲线快速发展。(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武剑.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2(4)

[2]安琥森《新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陈栋生,东西合作: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器J财经问题研究2002(6)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浅析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趋势
强化航海类高职院校和港口企业合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试论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推动“柳来河”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及实践机制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