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合参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方案设计研究

2015-05-30宋杨朱敏

中国市场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农合大连市影响因素

宋杨 朱敏

[摘 要]以大连市新农合需求影响因素为视角,运用统计学软件作定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物价水平、农村人口因素和补偿政策在新农合需求方面影响显著,进而提出了新农合的推进对策,如创造新筹资方式、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积极完善补偿方案等,对大连市新农合体制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连市;新农合;影响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7.193

1 引 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自2005年以来,大连市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学术界有关新农合制度运行中涉及的组织管理、基金运行、政策建议等内容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作为辽宁省来讲,这方面的文献较少,尤其是作为辽宁省沿海开放城市的大连市来讲,新农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仅有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对政策内容的陈述上,并缺乏相关数据的整理及分析。鉴于此,文本以大连市新农合为主要内容,从需求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考察,运用定量分析对其进行细化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 新农合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1 农民人均纯收入

新农合价格即保费的高低,尤其是农民个人缴纳部分主要受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个人收入相对缴纳保费的水平越高,农民对新农合的需求就越大。表1[1]為2000—2009年大连市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状况。从大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上来看,2000年为3740元,2009年达到10725.5元,是2000年的1.87倍;从大连市农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上来看,2000年为206.50元,2009年达到540.28元,是2000年的1.62倍;从大连市农民医疗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上来看,呈波浪式发展,2009年比上一年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医疗消费支出的关系,设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自变量X,人均医疗消费支出为因变量Y。利用表1和SPSS 18.0软件[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X与人均医疗消费支出Y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自变量人均纯收入进入回归方程,没有被剔除。可决系数R2=0.813,模型拟合情况比较理想。在系数显著性检验中,t 统计量为5.896,其绝对值大于2,说明方程拟合度良好。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说明回归方程预测性能良好。由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的线性回归方程:

Y=50.478+0.04X

回归模型表明,大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增加0.04元。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大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影响是成正相关的。

2.2 物价水平

有关物价水平因素对农民医疗消费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3]:第一,物价水平的上升,会使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农民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食品的支出,进而导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水平降低;第二,物价水平的上升,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类价格,使其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农民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减少。

图1为大连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增长率对比图。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2年到2003年,大连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4]从111.2下降到109,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增长率却从0.02%猛增到58.7%;2003年到2004年,大连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09上升到110.5,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增长率却从58.7%剧减到1.11%;2006年到2007年,大连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15.2上升到121.3,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增长率却从32.42%下降到0.41%。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大连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增长率是呈反向变动的,也就是说,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的医疗消费水平在下降。但是,从历年来大连市农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情况来看,呈现不断递增的状态,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呈波浪式递增。可见,随着新农合的不断完善,大连市农民的医疗消费水平并没有因为物价水平的上升而恶化,而是呈现平稳式发展,且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

2.3 农村人口因素

影响农民对新农合需求的人口因素主要包括:农村人口数量,侧重于农业人口与非农人口的比例;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侧重于老年人所占总人口比重的多少;受教育程度,侧重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上因素都会影响到大连市新农合的需求量。

从人口数量上看,大连市农业人口少于非农业人口,但并不意味着对新农合需求量的降低。从2005年大连市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从最初的10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18万人,参合率从43.7%上升到99%。同时,大连市农业人口比例小的优势,也为“两险合一”(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年龄结构上看,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发病率不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对新农合的需求量越大。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患病风险性相对较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较大,对新农合的需求也就更高。大连市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严重,2009年,大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01.2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26.79万人,而且人口老龄化呈现不断加快趋势,因此,新农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受教育程度上看,一般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更加需要新农合这样的医疗保障。大连市比较重视老年教育,各类老年学校达到100余个,在校人数也不断增多,但是,在农村老年学校教育方面基本还是空白。而农村地区多数教育落后,这就容易导致大多数农民风险意识差、互助共济意识薄弱等,对新农合的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2.4 新农合补偿政策的影响

在医疗服务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参合农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要大于没参合农民的需求量。这是由于参合农民在购买医疗服务时,可以得到来自政府各级的资金补偿,农民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比市场价格要低很多,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而新农合补偿比例的大小又决定了资金补偿的多少,不同补偿比例对农民医疗需求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新农合的补偿比例会影响到农民对新农合的需求。对于农民来说,起付线越低,封顶线、补偿比例越高,其自身受益就越大,对新农合的需求就越大。但作为补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要遵循适度原则。如果补偿程度过低,会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如果过度地受益农民,则会影响医疗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增加政府财政负担,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补偿政策[5]。

3 新农合的推进对策

3.1 创造新筹资方式

大连市的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逐年增高,从2005年的35元/年·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160元/年·人,2011年制定的标准为230元/年·人,达到辽宁省最高水平。其中,市本级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逐年上升,区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缓慢上行,乡镇级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不变,农民个人缴费年人均标准小幅度增加。表2为2005—2010年大连市新农合筹资情况。由此可见,目前大连市形成的是常态稳定的筹资机制。为了更好地提高筹资水平,我们可以将筹资方式多样化,比如在筹资宣传工作中,實行区、乡、村三级联动,形式多样化;在筹资渠道的选择上,除了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外,采用与其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企业、社会力量等加入到新农合的筹资队伍中来,使他们也成为新农合的筹资成员。

3.2 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目前,大连市新农合筹资中,个人需要缴纳的参合费,多为每人每年10元,20元或25元。这与不断增长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比,是不会给农民带来较大负担的。因此,物价水平在参合费上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并不大,而在医疗服务价格上给农民带来的影响才是最主要的。因此,作为财政预算部门来讲,应加大医疗卫生财政预算资金支出。图2为2000—2009年大连市医疗卫生财政预算资金支出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大连市在医疗卫生财政预算资金支出方面投入较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在新农合中的作用,应该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对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进行补贴,进一步降低农民个人缴费比例,使农民真正从中获益。还应将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一起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范畴内,充分发挥财政对新农合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实施。

3.3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方面,涉及农转非的实际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应对问题和建设农村老年大学等问题。第一,实现城乡医保待遇均等。利用大连市农业人口数量小于非农业人口数量的优势,考虑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将大连市城乡公民身份一体化,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医保待遇标准,消灭因身份不同而出现的差异待遇,实现城乡居民在医保待遇方面的公平正义。第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使新农合全面覆盖,并建设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新农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立养老福利机构,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补贴额与城乡低保联动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第三,开展老年教育。从办学空间上看,老年教育要从城市走向村镇,加大覆盖面,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学;从办学条件上看,农村办学情况、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较差,要重视解决;从办学内容上看,机构可依据大连市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区分城镇农村不同地域对老年教育的实际需求,做出统一的规划与要求;从办学力量上看,各种社会力量(比如企业、慈善机构)介入办学应该而且将会形成一种趋势。

3.4 积极完善补偿方案

第一,制订合理补偿方案。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考虑建立门诊统筹、降低住院起付线、提高补偿封顶线、提高住院补偿比例等因素,经过周密测算,制订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既要避免基金沉淀过大,又要防止基金入不敷出。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率,每年剩余的合作医疗资金,用于补助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参合农民,避免基金沉淀过大。第二,扩大补偿范围。要在防范基金透支风险的前提下,扩大新农合的受益范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根据当地一些特殊病种的平均患病率、次均门诊费用、年人均门诊费用等数据,将一些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适当提高中医药补偿比例和结核病、精神病患者住院补偿比例,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和社会负担。第三,采取便民补偿措施。结合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通过调整补偿比例等方式,鼓励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以降低诊疗成本,并建议取消对参合农民低档次的健康体检。

参考文献:

[1]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1—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张云宝.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控制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9.

[4]大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大连统计年鉴(2001—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5]马红.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新农合大连市影响因素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思考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