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的回顾

2015-05-30薛杰

2015年2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薛杰,女,汉,山东,学生,硕士,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国内一些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就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的却寥寥无几,大多的研究者都着眼点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或是马克思民族平等思想,就民族和谐思想这一题,多为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或是笼统的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的一概而论,并没有究其原本,对其探寻的深度和力度也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

(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理论著作

国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研究的专著,有王炳煜、王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史》,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专著,该著作以民族思想史为线索,以历史为背景,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书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思想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富有创新的探索,较为全面地挖掘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观点,这些思想对我国各族人民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民族问题理论具重要意义。同时,对宣传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和谐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以及国际敌对势力所散布的有关影响民族和谐问题的各种谬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该著作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的民族和谐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该书从结构的安排上看,显得略微混乱,没有很好的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和谐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展现出来,更没有凸显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的精神实质。

其次,是对马克思民族思想研究影响较大的还有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该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的顺序来编排,详尽地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的论述,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各个时期有关民族形成发展与消亡、民族问题与阶级斗争、民族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本书的全部选文均选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并且明确地标出马克思恩格斯所写文章的具体时间及详细出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原文中的历史人物或重大事件加以注释。因此,本书无论从文本资料收集的完整性角度还是从内容的全面性角度来看,都做出了艰辛的劳动,为学术界全面研究马克思民族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文本资料,也为后来者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为民族和谐思想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本基础和理论依据。该书不愧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本书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没有很好地提炼出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文本资料,没有给予一定的阐释和讲解,有些内容读者理解起来很抽象,很深奥。因此,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该书的精神实质不仅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涉及到马克思民族思想的著作还有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中央民族大学和润教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和陈心林教授主编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程》。其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一书依据民族理论发展的时间和思想发展的脉络,分别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民族理论成果做了梳理,从整体上展示了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历史,科学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一书主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重要民族经典著作进行了时间划分,并对每一时间段的民族理论著作做了较为详细的内容介绍和文本解读。作者首先通过大量的引用原著的论述后,本着最大限度地忠实于经典论著的原则,对其做了系统地文本解读。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程》一书中作者分析了马克思民族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通过此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再次深入的研究,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同时,作者还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过程也是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斗争的过程。另外,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主编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一书以专题汇编的形式探究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全书分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民族运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三大专题,每一专题汇总了有关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观点,为研究马克思民族思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刘冠章等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介绍》,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经典篇目作了简要介绍,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提供了目录性的文本资料和方法指导,为我们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的还有民族问题研究部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殖民地及民族问题的论著》、王希恩主编的《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郝时远主编的.《解读民族问题的理论思考》(上下册)、吴仕民的《民族问题概论》、袭学增的《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张值荣著的《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与民族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中央党校民族宗教理论室编《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宣传手册》、王希恩的《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等著作,这些著作都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从而大大拓宽了该研究的视野、深化了研究的理论深度。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本质原因的探讨

2005 年胡锦涛同志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来,对民族和谐问题的研究就逐渐热了起来。这些学者着力于民族问题与和谐民族关系并从理论上进行充分的论述,并在实践上严格考证,成绩斐然,在王明成《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研究》一文中将民族和谐的本质分为两点进行论述,一是通过民族与民族的和谐来阐述以西方的民族和谐思想为根基,继而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和谐思想方面做出了延展性的归纳,二是此文将民族和谐思想本质归纳为人与人的和谐思想,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民族和谐的内在因素。其中包括叙述了人作为民族的主题承载着,只有遵循人的和谐才是民族和谐之根本,同时提出民族和谐内涵和民族生存,发展及和谐三者的辩证关系。但是在最后却只的提出了民族和谐的三原则作为其核心原则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从整体看来是将民族和谐的本质归结到了人的和谐主要思想,这也是一个新的层面,但是并没有将其影响民族和谐的因素进行论述,因此,观其根本,却并没有发现影响的本质因素所在,这也是此文的一个忽略之处。

与提出了人和谐便是民族和谐思想不同的,于兰花《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和谐理论及其实现途径》一文中,简要的将民族和谐进行了解释说明,通过何为民族和释和,从而把握民族和谐一词的意义,但在探究其民族和谐这一理论思想的时候,却将时间年度跨越分至两点,分别解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族和谐思想,以及我國国内各届领导人的民族和谐思想。这不仅纵向的概括总结了民族和谐思想理论的生成过程,也提出了不同时代对于民族和谐的不同研究层面,不难看出这是一项极巨有历史性的研究文献资料,但是就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有关的民族和谐思想,此文中并未作出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只是简要的介绍了其民族的发展规律、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这些都是一笔而过,并没有从深层次去探寻其民族和谐的本质所在。

在李贽、李冬梅《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创新及贡献》(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 年第 1 期)中都对邓小平民族和谐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和谐的内在原因是我国的民族矛盾的产生,而我国的民族矛盾有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解决民族矛盾,此文都必须真正的立足于民族平等,民主区域自治等各项原则,才能从根本解决民族矛盾而实现民族的和谐发展。但此文中只是针对于我国的民族和谐问题的现状做出的研究,并没有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的深层内容进行剖析出来,这也是此文的一项漏处。

(三)归纳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的发展问题

在研究民族和谐和社会和谐这一问题中,或多或少都会有针对其民族和谐发展这一问题做出一些较为详尽的研究,其中也不乏得到一些有效的成果。如谭万霞《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载《贵州民族研究》2005 年第 5 期),笔者们认为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以民族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文中还指出,影响我国民族和谐因素在于民族问题,然而民族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一大因素,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态势以及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这也是解决民族和谐发展问题的一个本质问题。但是此文章也有部分的片面性观点,即基于本国的民族和谐问题,并没有上升至国际民族问题,通过我国的民族和谐问题并没有对社会和谐问题同样做出解决的回应措施。

其次,张迁《民族和谐促进民族发展 》(载《瞭望新闻周刊》2005 年第 23 期),彭高成《民族和谐与民族工作》(载《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 年第 6 期)中提到了,在对待民族和谐及其发展的问题上,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民族和谐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同时只有搞好民族发展方可的使民族和谐有保障,所以,要建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极为关键,要加大各民族之间对和谐思想的高度认识,使得民族之间能够真正的共繁共荣的良性发展。这不仅是对民族和谐发展的一个良性的循环效应,而且也是对促进民族和谐共同发展建立了同一目标。但是这一思想也存在其单一性,单一的将民族和谐同民族发展作为了一个直系链条,并没有看到其中民族和谐带来还有其他的成果。

此外,不少的研究学者将历史与现代为出发点,对民族和谐问题深入研究,马恒骧《努力打造“云南民族和谐第一镇”——通海县纳古镇团结稳定和谐发展调研 》(载《今日民族》2008 年第 7 期),丰林祥、王靖生、李寅《丙中洛,一个民族和谐的地方》(载《中国民族报》2010 年 3 月 5 日)等。这些文章都将其实地展开了民族和谐思想的实践性考察,通过不同地域和历史背景角度研究民族和谐的发展,这是对民族和谐思想从古至今的一大发展,以上的这一些科研成果非常有利于我国民族理论问题的发展,特别在民族和谐理论研究方面更是意义非凡。在学术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美中不足的是我们的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还有待提高。差距意味着希望,这表明我们在民族和谐思想研究上有更为宽广的空间值得我们的深度开垦。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