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的探析

2015-05-30张清辉

2015年2期

作者简介:张清辉,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摘要: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需求得到基本保障,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应成为政府的文化民生工程,将农民文化生活保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保障,从而满足农民的文化福利需求。进一步分析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的现状,为以后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文化福利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进而提上日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应该成为政府的文化民生工程。然而在以往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中,更多的关注了经济方面的保障,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尚未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的必要性

首先,农民文化生活保障是文化民生的必然要求。为了保证农民切实的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必须保障农民文化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照亮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的物质保障,属于物质层面的民生。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民生不应该只是物质方面的满足,也应该包括内在的文化方面,文化民生也应该成为农民的一种内在的普遍需求。构建和谐社会更应该关注不同层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上的和谐。探讨文化民生问题的时候,绝对不可忽视精神生命的安顿问题,文化应该成为陪伴每一个公民一生的精神伴侣,失去了精神灵魂的生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文化民生满足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公平性,平等的享受文化服务、享有参与文化生活等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二是多样性,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也是能惠及不同群体的多样化;三是参与性,文化民生不只局限于从上而下的提供文化服务,也有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开展文化生活方面的参与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此,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必须进行农民文化生活保障,从而使农民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享有文化成果。

其次,农民文化生活保障是满足农民文化福利需求的必然要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福利水平并不是对于人民群众的施舍,反而是对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补偿和保障。政府应该将文化作为人民的基本权益,公平公正的加以保障,将其视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唯有此,才能真正的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提供给人民。在农民文化生活保障这一文化惠民过程中,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在步履维艰中前进,但是这终将是放眼长远的重要举措。如果不这样,又怎能收获长久的发展。国家应该建立面向全体国民实施包括文化福利在内的普适性的社会福利。因此,满足农民的文化福利需求必须加大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力度。

二、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的现状

第一,活动内容陈旧。现有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实施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内容陈旧。在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这种情况:农民无法找到适合自己阅读兴趣的书籍、报刊,其原因之一在于这些报刊图书的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没法反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图书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群众阅读需求更新速度,之二是与农民参与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内容脱节,有的图书室虽然有此方面内容的书籍,但是专业性太强、理论深奥农民看不懂,其语言风格等并不适合农民阅读。这些原因都导致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下降。

第二,农村设施设备缺乏。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保障薄弱。数量不足、陈旧落后,建设标准不达标,建设面积小,配套设施不达标,并且本来就稀缺的设施利用效率还不高。以政府为主导的投入大多只有“建”的投入,而没有日常维护即“管”的投入。一些文化生活保障设施往往只是承载了书写政府业绩的作用,往往经多方投资建成后,并没有投入使用,文化生活设施长时间无人问津,甚至挪作他用,从而陷入无人管的虚设境地。农民群众并没有真正受益,或没有长远受益。有的地方,忽视了农民文化生活保障,一方面是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有的地方文化生活设施并没有相应的符合农民口味和风俗的文化内容,导致农民没有兴趣,缺乏积极的参与性。这些种种问题导致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实施的载体缺乏。

第三,保障经费不足,资金匮乏。不少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基层文化生活保障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部门直接为乡镇担负的往往是文化设施的建设经费,并没有文化活动组织管理、制度安排人员等经费,这种普遍的、长期的、低水平的投入就造成了如今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的“贫血”现象和问题的积重难返。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农村文化设施建成之后,设施维护费、取暖费、水电费、培训费、活动费等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造成部分设施利用率低下,文化资源浪费严重,最终因资金的缺失,造成文化生活活动无法继续开展,即使勉强开展也很难达到预设的理想效果。在一些农民居住偏远分散的地区,流动服务设施设备更是缺乏,但是却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加以保障,在提供农民文化生活保障服务的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如何解决资金保障问题是加强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的基础。

第四,农村文化事业人才缺乏。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组织管理农民文化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并且缺乏年轻的人员,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些都造成农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因为为人而无法开展。农村文化人才出现的空白很多,群众文化人才在跳舞、唱歌、民间艺术等方面严重缺乏,即使存在一部分也是由于缺乏组织管理而处于分散无组织状态,这些都对开展适合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活动造成了很大困难,现有的农民文化生活活动并不符合农民的文化需求,农民并未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农村文化队伍人员流动大,这往往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生活配套设施、子女教育、生活工作条件环境等造成的,优秀人才向城镇集中,这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均衡发展。农村地区不仅人才队伍缺乏,而且农民文化生活保障服务人才缺乏专业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文化工作人员被临时抽调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长此以往,文化专职人员也无心专注农民文化生活保障活动的进行等相关事宜,即使有心也根本没有精力去和时间去策划和组织农民文化生活,久而久之对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也会下降。专职人员尚且如此,兼职人员更是缺乏主动性和组织文化活动的经验,基本不具备承担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很难胜任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培训和辅导工作。伴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保障服务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农村文化队伍人才的缺乏逐渐凸显出来。在农村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在开展文化生活活动时,例如广场舞,是由感兴趣的村干部或者村民利用光盘或者电脑自学后再教给其他村民,其实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素质,只是单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

为此,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应该引起学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政府推动文化民生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农民文化福利需求的必要途径。不但要将其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深刻的探讨和分析出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现状出现的根本原因,从而为有针对性的改善农民文化生活保障现状提出有针对性、有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方东华,文化民生:民生视角下的文化建设[N],宁波日报,2011(5)

[2]贺雪峰,农民福利三题[J],党政干部文摘,2006(2)

[3]康红梅,农民工文化需求与文化福利支持体系的构建——以环卫农民工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