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部性原理之我见

2015-05-30王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外部性特征对策

作者简介:王健(1991-),女,汉,江苏泗洪人,苏州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财政。

摘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我们利益相关却不是我们自己所为之的事情,也许当你在睡觉时,别人放鞭炮会惊扰了你;当别人在自己家门口挂上了灯泡,你晚上从人家门口经过享受到了亮光给你带来的好处;又或许是别人抽烟你在其身边烟味呛到你了,让你吸了二手烟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个字:外部性。

关键词:外部性;特征;对策

一、外部性概念

首先我们以一简单案例引出外部性的概念,在堵车的道路上,每位驾车者因增加拥挤程度而给其他驾车者造成成本,但没有一个人被迫考虑这些成本。这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的例子。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市场是能够灵活合理的配置资源的。有效的市场是能够正常运转的。那么是否一切存在于市场中的都是合理的。我们假设大量市民决定自驾车出行,随着他们购买车辆的增加,4s店主的生意得到改善,车价也可能上涨。但是车辆排出的大量尾气却会给没有买车的市民带来极为不好的影响,汽车尾气会污染环境,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这在改善4s店主生活境况的同时也影响着大量居民的生活,环境污染、道路拥挤、噪声鸣笛等等。如果在本例中,汽车尾气产生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解决,那么市场是有效的。

当某一实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时,这种影响就称为外部性(因为一个实体直接影响它“以外”的另一个实体的福利)。与通过市场价格传递的影响不同,外部性对经济效率有不良影响。

二、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理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对环境质量的辩论,我们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

假設张三在郊区经营一家工厂,该工厂把郊区的河流(河流没有人拥有所有权)污染的很严重,而李四又以在郊区种菜卖菜为生,必须要以河水浇灌蔬菜。因此张三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李四的生存生活,但这些都并不是价格变化的结果,故对李四的这种伤害没有包含在张三的市场决策中。在本例中,干净的水是张三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投入品,而干净的水和其他土地、劳动、资本等投入品一样都会被耗尽。对于李四来说,干净的水也是一种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比如李四要种菜和洗澡。因此,效率要求,张三在用水时,应当按价付费,该价格反映的是水作为一种可用于其他活动的稀缺资源的价值。可是张三却没有支付任何价格,结果就会造成水被张三无效率的使用。

以这种方式提出外部性问题,有助于我们揭示它的根源。张三有效的使用其他投入品,因为他必须向其所有者支付价格,反映出这些投入品用于其他用途时的价值。不然,这些投入品的所有者就会把这些资源另作它用以实现更高价值。这条河之所以被无效浪费,是因为没有人对其拥有所有权,就无法向使用者开价索要费用,所以这条河的使用就不存在市场,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它。因此我们可以说外部性是没有或不能确立产权的结果。如果有人对这条河拥有所有权,谁使用它,谁就要向其所有者支付费用,就不会出现外部性。首先我们假定李四拥有这条河,她就可以向张三的污染行为收费,以弥补污染给她带来的损害。这就会使张三在生产时将这些费用纳入考虑范围,而不再像之前一样盲目无效率的用水。相反,如果是张三拥有这条河,他就会向李四收取浇灌费用。李四向张三支付的价格的多少取决于河水的污染程度。因此张三在使用河水时就会尽量小心,避免过度污染河流,否则他从李四那里就收不到多少钱。

只要某种资源有其所有权,该资源的价格就反映出它在其他用途上的价值,就会得到人们有效的使用(至少不存在其他“市场失灵”)。相反,公共资源往往被滥用,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地悲剧”,因为共有不需付费,就没有人有节约使用资源的动机。

如果展开讨论,外部性还有以下特征:

企业和个人都可能产生外部性。并非所有的外部性都是由企业产生的。在华盛顿州,许多农民用焚烧方法清理麦茬儿,为下一季种植做准备,附近的城市居民对这种污染环境空气的行为进行抗议。农民的行为就降低了城市居民的效用,产生了负外部性。

外部性具有相互性。在我们的例子中,把张三看做污染者似乎是合理的,可是,也可以把李四这个捕鱼者认定为污染者,因为她增加了张三生产的社会成本,所以这取决于两种活动的成本。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比如前文提及的别人在自己门口安装了路灯,你从路灯下走过就是享受到了别人安装路灯的正外部性,因为你没有为路灯付出任何成本,但是却享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利益。

公共物品其实可以讲说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性。具体来说,当一个人创造了一种正外部性,而这种正外部性使经济中的每个人都得到了好处,这种物品可称为纯公共物品。其实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有时很难区分。虽然从形式上看,正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颇为相似,但是在实践中把它们区分开来还是有用的。

三、外部性的解决对策

(一)私人对策

既然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表现,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首先在某些情况下,私人个体通过自身行为可以避免外部性的存在。

科斯定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河流的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过度污染,浪费水资源,用水无效率,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产权。在河流所有权即产权被确定之后,人们就会通过契约缔结和价格机制来对应对外部性所带来的问题。但是有两个重要假设前提:第一,各方讨价还价成本很低。第二,外部性原因很容易确认,资源所有者能很快识别使其利益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够合法的防止损害。在这些前提下,只要有人拥有产权,外部性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不管谁获得了产权都是如此。这就是科斯定理。它表明产权一旦确立,就不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科斯定理是有其适用的条件的,要求当事人很少且外部性来源很清楚。

合并。通过把相关各方合成一方而使外部性“内部化”。比如,如果张三在开工厂的同时又承包下了蔬菜种植,那么他会愿意降低产量以减少河水污染,因为从边际角度说,这样做可以增加他在蔬菜种植业上的利润,且比他工厂减少的利润要多。这样就保证了外部效应不存在,市场也是有效率的。换言之,一个外部观察者不会说这种情况是“外部性”,因为所有决策都是张三这个企业内部作出的。

社会习俗。个人不能像企业那样通过合并这种方式把外部性内部化。不过有些社会习俗却可以减少人们的负外部性。例如,教导幼小儿童乱扔垃圾是不对的。这种教导如果有效,小孩就会懂得拿着香蕉皮扔到垃圾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点损失,但是他觉得这比其他人看到这些垃圾受的损失要小。一些道德礼仪,名人格言劝导我们要约束自己,从而把自己的不好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

(二)公共对策

外部性问题仅仅依靠个人解决可能远远还不够,这时我们就需要依赖政府进行解决,依靠市场活动进行干预。

税收和补贴。税收有很多,都可以对一些外部性进行管制,比如对污染型企业征收额外税收,加大对他们的征税力度,以让他们知道污染环境是有代价的或者说是要支付价格的。另外对不污染企业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贴,以减少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性。

排污费。就是对每单位排放而非每单位产量征税庇古税。排污费促使每一位污染者把污染减少到减少污染的边际成本等于收费额的程度,使得污染者之间的边际成本相等,这是成本有效的。排污费的主要优势是,能以可能的最低成本实现污染减少。

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政府可以要求巴特提交一份政府针对他们在一年中排放的每单位污染而发放的许可证。通过分发许可证,政府建立了空气的产权;这种产权分配是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的,而非出于效率考虑,只要巴特和另一个污染企业主之间可以买卖许可证,最终结果是成本有效的。可交易污染许可证制度称为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外部性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对外部性的各种解决对策还需要实践操作来比较利弊,不仅需要个人自觉,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协作努力以减少负外部性,增加正外部性。(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哈維.S.罗森、特德.盖亚,财政学(第八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外部性特征对策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诊错因 知对策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对策
如何表达“特征”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抓住特征巧观察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