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5-05-30赵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学生

赵娟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索列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识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性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 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索列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尽快实现这一转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根据学生的年龄、认识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性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精心设计探索问题的情景

所谓问题情景,指的是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习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学习主体已有认识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起思维,激发其内心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当把问题情景的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为自主探索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方程”时,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设计探索问题的情景上下足功夫. 首先由跷跷板引出“平衡”,再由天平游戏、篮球比赛的比分引出数量之间的两种关系“相等、不相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相等和不相等的数学式子表示. 在这些通过实例引出的等式、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中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选择分类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让学生一类一类观察它们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每一组的特征. 在小组合作、讨论、争议、动手操作、分类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总结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 ”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为切入点,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探究,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线索,让其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到自主探索的成功喜悦. 在探索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主空间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机会,把宝贵的时间尽可能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师的作用说得通俗点就是激起“小狗咬小狗”,在“咬”中激发思维活动,明辨是非.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平行”时,对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才是平行线,一部分学生认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两部分学生的意见不一致. 我让两派学生进行辩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两派辩论的过程中,认识渐渐清晰,有名学生举例说:我课桌上有一条直线,老师黑板上有一条直线,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但这两条直线为什么不平行?我给学生讲这是不在同一个平面中的两条直线,也叫“异面直线”,有些异面直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但是它们不平行. 这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的重要性. 这种激起“小狗咬小狗”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过程,积极性高,学习的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三、动手实践是探索活动的灵魂

大部分探究性问题,均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在动手中尝试,通过画图、测量、实践、操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剪、拼、撕、折、旋转、制作模型等活动,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一是要准备操作中所需的材料.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让每名学生剪出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准备剪刀,教师设计好记录表,分好合作学习小组,选好记录员做好记录,课堂教学中,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探究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自主探索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科学、活跃、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大胆学习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要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即使学生在提出或解决问题中出现错误,也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要随意指责,而应该用一种平和的语气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自我辨析,让课堂气氛民主、和谐,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体会到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乐趣,同时也激活了创新潜能,培养了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