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2015-05-30陈丹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摘记儿童诗阅读课

陈丹萍

摘 要:习惯培养是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诸多习惯培养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趣味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88-001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从小受益,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近年来,我们有计划地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以“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为前提,着重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我们提倡:“一严”“五不”:即严格基于课程标准,不拔高要求,不贪求进度,不加大难度,不忽视学生差异,不扼杀学生兴趣,重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尽可能在低年级语文课和课外语文生活之间形成一条通道,以引发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把脉内容选择的针对性,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一是阅读课上自由读。每一节阅读课都是孩子们期盼的时刻,我校学生阅览室内贮存了十几万册的图书,我们把它作为孩子们自由阅读的快乐天地,汲取营养的知识宝库。

二是别具一格读经典。我们把《弟子规》《三字经》自主设计,给每个字都注上拼音,几句话一段,大大降低了阅读记忆的难度。在学习每段弟子规内容的时候,通过相关的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背诵。学生背诵《弟子规》,从113件事情上的细节引导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事,做有道德的人,学生通过背诵认识了很多字,积累了语言,明白了道理。

三是积累性阅读。课外阅读中,我们会选择一些适合低年级阅读的书目供孩子们挑选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摘记乐趣,我们还设计了摘记卡,一年级重在阅读故事的记录,二年级重在积累优美词句。阅读记载卡有图有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然后选择一些好词佳句进行摘记,学生摘记完了以后,美化一下摘记卡,并订制成册,来体现孩子们的收获。

四是快乐自在读古诗。2014年9月9日上午,习主席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当有人提到,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程为全国统一教材时,习近平说道:“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很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我们也认为,低年级学生正是进行传统经典诵读教育的启蒙期。为了让孩子从小从早吸收经典中的养分,我们把快乐读古诗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总体要求是:从会看会读到爱看爱读。随着学生兴趣的不断提升,一二年级学生不仅能出色地完成背诵任务,而且突破这些要求的学生越来越多,诵读古诗就成为我校低年级学生的一个良好习惯。

二、抓实途径拓展的有效性,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一是激励性阅读。我们尤其重视阅读课的效果,在阅读课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姿端正,要一句一句慢慢看,逐步帮助孩子们从阅读初期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二是亲子性共读。我们曾在几个年级中做过一次调查,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一同读书的时间非常少,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而读书,恰恰是沟通最好的桥梁。我们的老师在平时有意识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一些亲子阅读方面的方法。我们还设计了亲子共读的摘记卡,老师相当看中家长的评价,这就很好地帮助孩子们渡过了阅读困难期。渐渐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重视了起来,尝到了亲子阅读的甜头。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三、创造性阅读儿童诗

诗歌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诗歌的诞生要依赖于创造性的想象。儿童诗的创作形式也好,语言的思维特点也好,都非常的适合低年级小朋友阅读积累。我们会把儿童诗的阅读、创作作为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方面努力做到:

首先是引导学生读诗,创造诗的氛围。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引导阅读名家的诗集,各类报刊杂志上选登的儿童诗作品,让儿童诗进入学生的生活。

其次是品味诗文,让诗进入学生的心灵。童诗是来自于儿童笔下的诗。我们觉得应该比成人的诗更具有趣味性,而且可以说是一种稚嫩而又傻里傻气的趣味,這样的诗才会更可爱。

最后是引导创作,漾起片片诗意。

1.模仿创作,体验诗人的快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写童诗更应如此。对刚跨入学校大门不久的孩子来说,“仿写”无疑是一座通往“创作”的桥梁,它降低了孩子们写诗的坡度,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是提高孩子童诗创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有感而作,激发创作的热情

我们的阅读课、活动课、兴趣小组时间,甚至是数学课都是孩子们自由创作的时间,小朋友们对“数学老师教语文”这一形式特别惊奇,收获也颇多。

四、做好语文生活的链接,展现阅读的成果

课外阅读很好地链接了学生的语文生活,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

一是推动了学生读和写的有机融合。最突出的是看图写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指导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把图面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说下来了,学生回去与家长共同讨论,再加进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就是一篇佳作。

二是阅读推动了学生学习的后续性发展。由于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孩子们把读书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幸福的事。课余,总能看到他们津津有味读书的样子。有的家长反映,部分学生晚上睡觉前,总不肯放下手中的书籍,即便睡了,也是抱着书本进入梦乡。学生读书的劲头不断提高,读书逐步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三是阅读推动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多年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经过教师长抓不懈的努力,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以读促写,从好词佳句的积累,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作品,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着。

看到课外阅读活动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有用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摘记儿童诗阅读课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阅读摘记,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