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对策研究

2015-05-30郑翠翠崔鹏

2015年24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对策研究

郑翠翠 崔鹏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以通化市为例,在分析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现状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机制;坚持品牌战略,形成特色生存;重视软环境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文化消费;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作为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的市场主体的聚集地存在,是具有竞争力、影响力以及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或产业的集群。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发展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作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推动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首先对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通化市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基础优良,随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日益了解,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产业在通化市的逐渐被消费者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

(一)有利因素

1、基础条件。通化市坐落于吉林省南部,位于长白上脚下,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幅员辽阔,被誉为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是吉林省东南部的中心城市。良好的区位优势为通化市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理想条件,有利于通化市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和未来发展。近年来,随着本市政府对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的重视,文化产业结构逐渐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特色文化产品发展态势良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为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人文资源丰富。通化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特色的地域文化,是高句丽文化和满族萨满文化的发祥地。全市拥有各种文化遗址9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以及中朝边境特色旅游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广泛欢迎。通化市拥有高中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也吸引了社会各界人才聚集于此。通化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商贸信息往来,文化交流活动十分广泛,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资源环境。近几年,通化市精神文明建设成绩丰厚,及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也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品位和素质,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促进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不利因素

1、缺乏专业性组织和创意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建设中,专业性组织队伍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通化市所拥有的专业性文化创意团队和组织在质量上和数量上相较于其他地区较少,不利于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将会制约文化创意基地的建设。同时目前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专业人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上,缺乏将文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相融合的能力。

2、战略定位不清晰,缺乏统筹规划。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制相对落后,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缺乏科学认识和整体调控。由于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缺乏认识,对其发展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够明确,所以在发展机制和扶持上缺乏积极的引导和鲜明的规划布局。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主要以产业型存在,缺乏联动效应,还不能形成较好的经济型链条。

3、文化创意生产与消费市场互动不足。文化创意产业链主要包括创意生产、服务、消费三个部分。在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互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而目前通化市的文化创意市场主要以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为主要功能,缺乏必要的营销手段作为支撐,为文化创意消费提供服务,导致文化创意产品与消费市场之缺乏互动,制约了文化创意市场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通化市缺少文化创意产品交易平台和聚集地,也缺少为消费者进行文化创意产品体验的区域,这样就减少了消费者与文化创意产品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导致消费市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不足的现象,将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机制

通化市应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合理规划原有的文化产业,塑造新的文化品牌。以原有的文化产业为依托,开发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吸纳更多的企业入驻文化产业,壮大和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加强政府的引导力度,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在政府的科学引领之下,为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服务和指导,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开发具有通化市地方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出通化城市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

2、坚持品牌战略,形成特色生存

我市目前建设了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和松花奇石博览中心,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将重点建设以松花石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逐渐发展通化松江石地质公园、松江石文化主题小镇以及松江石文化产业消费聚集区,形成特色生存模式。利用现有的松花石、集安玉等文化资源和优势企业,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之下,建立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形成地区品牌特色,重点推动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重视软环境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完善通化市文化产业协会、商会等形式中介机构的建设;提高企业了解咨询、培训等服务效率;加强政府与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和投资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文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便携式服务;增加我市文化产业与外界文化产业间沟通和交流机会,扩大通化市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文化节、学术论坛等形式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宣传力度,重视文化产业软环境建设,提高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开发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发展优势项目。

4、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文化消费

通化市文化产业发展逐渐成熟,可以与旅游、金融相互融合发展,扩大文化消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可以增加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围绕通化葡萄酒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和集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构建葡萄酒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等。为葡萄酒企业举办葡萄酒鉴赏大赛和弘扬葡萄酒文化提供便利服务,为促进本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创意设计,形成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链。

5、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保证文化创意产业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文化产业既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又需要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经营和管理,保证文化创意产业的正常发展。市政府和文化企业积极举办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展览会,促进人才相互交流,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搭建平台;吸引海外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文化底蕴,国际视野开阔的海归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项目名称: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 项目编号:201446

参考文献:

[1]王静.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J].中国商贸,2014

[2]谭菲.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与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4

[3]侯小桥.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策略研究[J].黑河学刊,2013

[4]黄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现状及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

[5]厉无畏,蒋莉莉.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环境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对策研究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