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05-30叶鹏

2015年24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叶鹏

摘要:中韩两国于2015年6月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中韩两国来说,在已有经贸发展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历史机遇,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对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与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出发,对中韩经贸合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随后指出当前中韩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中韩经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可持续发展;中韩经贸合作;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中韩两国经贸往来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化、政治和宗教的往来。两国于1992年建交,随后中韩关系迅速发展,双方不断开展高层往来。2003年双方将中韩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2008年又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首次访问,把中韩关系带入新的通道。今年6月,两国正式签署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亚洲地区的近邻,致力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中韩两国,应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合作交流,在现有经贸发展基础上,推进中韩经贸合作继续发展(沈骥如,2011)。

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始终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水平不断提高。20多年来,中韩双边贸易额已经由50亿美元增大到2014年近2437亿美元。从2002年开始,中国就已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据韩国海关统计,2013年韩国与中国双边进出口额为2742亿美元。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1832亿美元,增长8.6%,占其出口总额的26.1%;韩国自中国进口911亿美元,增长2.8%,占其进口总额的16.1%。韩国与中国的贸易顺差920亿美元,增长17.3%。2004年以后中国对韩国的进出口上升趋势明显,两国贸易额于2013年升至最高的2742亿美元。2014年,根据两国在《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中设定的,到2015年双方的贸易额达3000亿美元目标望提前实现。2013年,韩国在中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从2012年的9.17%升至9.24%,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国。同样,韩国对中国市场出口增幅明显,出口总值从2004年的622亿美元增加到最高2013年的1831亿美元。

(二)双边投资稳步增长

随着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两国间的直接投资也得到不断的发展。1992年建交时,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仅1.41亿美元,投资项目只有170个,且规模小。由于政治的建交,地缘优势以及经济结构互补性,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发展顺利,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进入21世纪后,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韩国经济的快速恢复,韩国对中国投资重新进入活跃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顾海波,2011)。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统计,2002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超过美国,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且保持多年。

(三)两国互补性结构

韩国与中国相比在许多生产要素方面没有优势,但是在高新技术方面和机电产品生产方面却比中国企业先进得多,这为双方的结构互补提供了可能。如今,中国正从过去的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韩国具有优越于中国的经营模式和技术,中国的贸易结构已形成为将韩国的配件、耗材进口到中国,最终以本国相对廉价的生产成本做成制成品。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制品,近两年以来机电及音像产品的出口出现了迅速增加;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音像及部件、塑料、橡胶及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以原料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转移、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提升,两国经贸合作已经进入水平分工的新阶段。

(四)地缘优势,高层频繁互访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传统相近,友好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两国高层频繁互访,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4年习近平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对韩国进行了首次访问,更是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带入新台阶(刘宇,201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具有地理、文化接近等优势的中韩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为两国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五)经贸合作不断结出新成果

20多年来,中韩经贸合作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结出新成果。今年6月,两国正式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蓋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中韩自贸区的成功实现意义重大,将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关系。根据协定,中国将在最长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国零关税产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中韩两国建立自贸区将极大促进两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消除中韩贸易壁垒,大幅改善投资环境,并有效化解中韩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中国开放本国市场,使韩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以提高韩国企业开拓内需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溢出从韩国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中国将优化产国内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有助于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与投资不平衡

随着双方贸易的扩大,贸易不平衡现象也同时增长,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日益增加,从而导致摩擦逐渐增多。1993年起,中国对韩国的贸易一直处于逆差,随着两国贸易快速的发展,逆差也越来越大。1998年以后,中国对韩贸易逆差严重到超过当年中国对韩出口总额。于2013年逆差扩大到920亿美元,韩国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最多的国家。建交以来,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领域在不断拓宽,目前,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國。然而,与韩国对中国投资相比,中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显得进展缓慢。1992年两国建交时,投资项目只有6件,投资金额只有105.6万美元,直到2002年投资项目达442项,金额达2.49亿美元。随后的数十年投资额相对平稳,徘徊在3-6亿美元。中国在韩国投资的总金额不到韩国吸收外资总额的1%,在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对韩国的直接投资比重却显得后滞。

(二)贸易结构不合理

多年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以原料型商品及制成品为主,而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则是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机电产品、钢材、汽车、化工产品等(张文虎,2011)。这也是造成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付玉帅,2012)。虽然,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对韩国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中国对韩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贸易结构仍需提升。

(三)贸易摩擦增多

随着双边贸易迅速发展,两国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虽然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使得两国大部分产品实现零关税,但稻米、汽车等敏感项目未列入其中。韩国对农业过高的保护程度,使得中国农产品很难进去韩国市场。另一方面,两国间仍存在许多非关税壁垒,比如韩国采用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检验检疫措施、反倾销等手段,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韩国自1992年首次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来,截止目前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案,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中国加入WTO后对韩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也制约了韩国在中国一些领域的投资,这些对两国贸易关系构成了实质性的影响(朝鲜早报盘点,2010)。

四、推动中韩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商品贸易结构,重视开拓韩国市场

为保障中韩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优化贸易结构,改变双方在贸易投资不平衡现象。贸易方面,中国在保持对韩国出口速度和规模的同时,应重视对韩国市场的调查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大力优化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质量,特别是深加工、高附加值商品。韩国应积极推出有利于发展中韩贸易合作的政策,特别是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限制,扩大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规模(刘妤,2012)。投资方面,中国应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韩国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同时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去韩国投资兴办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韩国也应尽可能地减少向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的贸易壁垒,同时为中国到韩国投资兴办企业提供优惠条件,从而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快速均衡发展。

(二)积极寻求更多平台,扩大投资、服务等领域的经贸合作

中韩两国于今年6月完成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双方应继续推进余留问题的谈判,扩大投资、服务等领域的经贸合作,同时积极开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同时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了“欧亚倡议”构想。中韩两国可以借此将“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构想对接起来,在经贸、能源、物流、服务医疗等有潜力的领域,探索进行多元化、高水平的合作(刘鸣,2014)。两者的有效对接,如能最大限度灵活运用于两国之间的自贸区网络,设定共同的目标,不仅可以实现两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可以与周边各国形成彼此双赢的价值链。同时,韩国在截止日前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国成员。中韩两国应该借此平台,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为亚洲经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强双方合作交流,开创中韩经贸合作新局面

中韩两国应定期举行高层对话,了解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中韩间官方、企业界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了解,消除彼此的误解、隔阂。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健康发展,互惠互利,不仅对两国,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两国要加强政治互信,促进人文交流,加强在联合国、WTO、APEC、10+3会议等多边场合的合作(满岩,2011)。当前中韩经贸正在向多领域、深层次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会进入新阶段。中韩两国都应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加强沟通协作,在已有经贸发展基础上,开展更为紧密的中韩经贸合作,通过旅游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创中韩合作新局面。

五、结论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投资稳步增长,两国高层、民间交流频繁,经贸合作取得不断成果。然而两国间贸易、投资不平衡,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摩擦的问题依然给中韩经贸合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中韩两国都已成为对方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相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文化背景,为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韩双方应努力优化两国贸易结构,借助自由贸易协定,寻求更多发展平台,扩大投资、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双方交流协作,继续推动中韩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顾海波.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其战略优化[J]沈阳干部学刊,2011(6).

[2]付玉帅.中韩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

[3]刘宇.中韩贸易发展与展望[J]商业研究,2012.

[4]刘妤.浅析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商业,2012.

[5]刘鸣.习近平主席访韩与中韩成熟性战略关系發展构想[J]当代韩国,2014(3).

[6]满岩.中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J]国际商贸探索,2011.

[7]沈骥如.中韩自贸区:东亚合作的新动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8]张文虎.中韩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商业研究,2011.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