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2015-05-30袁会娟

中国市场 2015年2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

袁会娟

[摘要]现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因素,这阻碍着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本文针对性地分析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改革性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能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些用处。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金融体制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5.071

1 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农村信贷制度作为搞活农村金融的重要政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阶段性的发展变化,信贷制度没有及时相应的变化,使得农村的信贷投资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我国农村信贷需求和供给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快速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村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经济在快速发展,必然对资金有巨大的需求,继而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资融资市场。但目前从我国农村的普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信贷在供给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银行给农村金融市场提供足够的可贷资金,在农村为农民服务的以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居多。

1.2 信贷制度存在的问题

1.2.1 支农信贷资金短缺,难以满足农村信贷需求

我国目前提供支农信贷资金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但是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信贷总量难以满足农村现阶段发展所需资金量。在当今农村乡镇企业新一轮的变革起步阶段,农村乡镇企业初期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除此之外,农村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供企业经营发展所使用,这些乡镇企业就需要足够的营运资金作保证,而这些所需的资金必然来自当地的金融机构。农村乡镇企业对金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资金融出(存款),结算和资金融入,其中以资金融入的需求为主。作为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还是以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为主为例:这两个金融机构在农村能够满足普通农民个体和乡镇企业的存款及结算业务,但由于资金规模,贷款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它们难以满足农村信贷需求。还有一个问题是:一般的乡镇企业规模不大或者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乡镇企业,由于市场预期还不明确,又缺乏相应的抵押贷款担保,金融机构难以给予信贷支持,对于农村企业来说也是信贷资金的短缺。鉴于这种情况,以至于有些地方有些企业主要靠乡镇政府担保获得贷款,但政府提供的贷款金额和贷款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还是会有很多企业陷入融资难的“苦恼”。

1.2.2 贷款方式不符合农村信贷实际

我国现行的农村贷款方式还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缺乏这一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存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经济发展体的,具体有小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商店等商品零售点),中小型企业,农业种植养殖户等,这几种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主体类型,并且它们的经营模式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它们经营所需资金量和所能接受的信贷模式是不同的。这种现实情况,要求农村的金融机构能够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提供不同的信贷资金量和贷款方式。从金融信贷供应方金融机构来看,当前它们提供的农村金融产品较少,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1.2.3 社会信用环境差,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怕贷惜贷思想

一般情况下,贷款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较大抵押品或者金融信贷机构对贷款者的偿还能力要提前做一个评估再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就价值较大的抵押品来讲,农村各种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层次各不相同,而大多数却难以提供贷款所需的价值较大的抵押品,使得农村信用社贷出去的款项存在较大风险,进而农村信用社也就比较容易出现怕贷的思想;另外,由于农村信贷没有更加系统完善的管理法规体系,还存在农户经营者信用意识和法规意识的淡薄,可能会出现相互“带动”的不积极还贷的思想,也即是一个人不去积极还贷,会“带动”别的贷款者也不积极还贷的行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怕贷惜贷思想。

1.2.4 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未完全建立

由于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使得供需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信息不够对称,农户经营者生产经营风险较大,同时由于企业一般规模小,内部管理和财务信息都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这样,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严重,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较大。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特征与商业银行相比,信用风险和治理风险突出。从信用风险来看,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要高于银行。首先,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时因为借款客户无力提供常规抵押品无法采用抵押贷款方式,所以农村信用社不得不采用农户联保的方式。这一方式有效的前提是农村信用社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惩罚机制,以保证贷款者对联保的无力或不愿还款的成员承担还款责任。

2 农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2.1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

深化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农村信用社要从自身内部着手,积极改善信用社内部的治理结构,着力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能够较好较快的增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二是农村信用社与农村贷款经济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由于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信用社的怕贷惜贷思想较为严重,鉴于此,农村信用社应和贷款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明确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

2.2 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目前,在我国农村存在的金融贷款主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这两个金融机构。但这两个金融机构发展得再完善也无法满足日渐发展的农村经济对金融贷款的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就如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后来就提出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一直沿用至今。市场是具有竞争性的,金融市场也需要引进竞争机制。我国农村目前有待发展的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有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些金融机构都是独立的金融企业法人。如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必须由现有金融机构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资金互助社只能为社员提供存贷款,结算等社区互助性服务,不得向非社员办理金融业务。这种有针对性的贷款方式给了不同规模经营者选择最适合自己贷款方式的机会。

2.3 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扩大信贷支农资金来源

改善农村信贷不平衡和信贷资金供需不对等的矛盾,首先农村金融机构要有足够的资金是为贷款服务的。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投资意识缺乏,农村居民大量的资金被储蓄机构所吸收,这些被吸收的大量存款通过农村金融机构流向城市等发达地区,资金外流,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信贷资金较为缺乏。

2.4 以改善银政银企关系为突破口,优化经济运行环境

由于金融业比其他行业更特殊,因而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在我们国家,政府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主要是进行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是典型的博弈关系,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创新而放弃金融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所以政府的监管力度是否合适,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

2.5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较多还是建立在双方的信用基础之上的,既然是较多的建立在信用风险之上,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也是充满风险的。金融机构贷出去的资金,是希望贷款人能够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一般金融机构要通过贷款人经营者提供的财务报表来分析贷款人的经营状况,判断其是否具有还款能力。就如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一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要逐步加强,信用体系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保证之一。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农村贷款者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好的金融环境;政府部门要提供一个适当的金融监管环境,金融机构在金融环境的监管下提供更好的支农服务,农村经营者要提高信用意识。

2.6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全面的高效的金融服务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建设,增加在农业科技创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户种养殖业和特色农业等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这一过程也需要信贷资金的支持,也即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更是迫切需要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

2.7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重新设计

农业银行应该要重新把业务回归到农村一部分。一是农业银行需要面向三农,为农村金融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当前农村金融产品较少,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农行可在农村开办银行银行卡,代理,租赁,担保,保管等金融产品满足农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农信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基础。要根据农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满足目前农村各层次经济主体的多元化资金需求。

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些制约性因素,提出一些改革性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期待能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些用处。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贷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