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校园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对策

2015-05-30杜长生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防范对策

杜长生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来源日趋复杂,校园伤害事故日益增多。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校园伤害事故的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校园伤害事故;成因分析;防范对策

校园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和离校过程中,以及学校组织集体活动时,处于学校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校园伤害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引起的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性事件。据统计,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内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校园人为伤害事故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成为学校建设与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标准。

一、中职学校校园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

1.造成校园伤害事故的社会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下,中职学校的教育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与以前的学校相比,现在的学校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盈利性质。有的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并没有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得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存在隐患,以致出现一些不良后果,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随着社会结构的逐渐变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产生了一定矛盾,引发了社会在一定层面上的不安定,这也间接影响到校园的周边环境安全——各类经营场所管理混乱,卫生状况堪忧,如网吧、游戏厅、经营摊贩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严严实实包围着校园,一些低俗、恶俗、媚俗的文化,对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的青年人、未成年人影响极坏;并且有三教九流闲杂人员混迹其中,对学校的贵重财物进行盗窃。校外一些流氓团伙常窜入校园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学生酗酒滋事,常使学校保卫人员防不胜防,社会中的一些犯罪分子看到学校保护措施的薄弱,肆意侵害学生的健康和权益,甚至发生危及学生生命的恶性事故,有些直接造成刑事案件。

2.造成校园伤害事故的学校原因

在我国的中小学,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在这样片面功利的教育环境下,一些孩子形成了冷漠、孤傲,甚至偏激的人格,这些学生的心理偏离了正常轨道,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顾他人感受,一意孤行,学生间偶有摩擦,若不加控制,极易演变为打架、斗殴、自杀等现象。

多数职业学校起步晚,经济基础差,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不完善,如有的学校的教室、宿舍、阳台、体育器材、教学用具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师资力量薄弱,“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这些教学理念多数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学校课程设置、基础设施、教师配备等停留在原中专时期,无法将不同层次的办学进行有效分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缺乏危机意识;有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也有可能造成或引发学生伤害事故发生。

3.造成校园伤害事故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中职学校学生自身方面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中职学校招生层次不均,既有高中生又有初中生,既有普通教育还有成人教育,问题是这些学生年龄悬殊,还有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叛逆心理尤为突出。中国的未成年人基本上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与浮华的社会没有多大联系,学生是非分辨能力不高,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轻信别人的话,没有防备之心,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这些必然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不好的结果。还有部分中职留守学生,因其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道德观念较低,法纪意识淡薄,易冲动,不服从管理,打架斗殴、抽烟酗酒、脏话连篇、迷恋上网、早恋及性犯错等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造成中职学校安全事故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在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就原因出发,找出解决的良策。下面就着重讨论中职学校校园安全事故的对策,以便能尽快、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

1.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制

学校在重视文化教育的时候,还要及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必须将校园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并且将安全教育活动渗透学校的各项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让他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传授学生如何避险、如何防御火灾、自然灾害等,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知识的讲座,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必要的安全知识,以便学生在遭遇危险时能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同时也要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让学生学会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其次,要开展挫折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在家长保护下长大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这就可能让孩子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有的孩子因不堪重负选择轻生。为此,学校开展挫折教育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失败,从中汲取人生的教训,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再次,应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饮食卫生、交通安全、治安防范、信息安全、防火安全、体育锻炼以及对人身意外伤害的防范和处理等内容的学习,在学生的头脑中要牢牢竖起防火、防盗、防骗、防中毒、防暴力等意识,并且要他们知道一旦问题发生,怎么处理将危害降到最低。最后,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富我贫、人强我弱的根源,让他们在正确认识眼前各种社会“不公”的根源的同时,逐渐引导他们将扭曲的心理抚平,让他们积极乐观、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在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认真学习文化知识,逐渐培养起他们的仁爱之心,让他们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看到自己活着的尊严,暴力等不和谐的声音将逐渐远离中职学生这个群体。

2.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机制

学校是全体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机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安全。为此,必须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加大对学生的保护力度。形成由上至下、由点到面的安全系统。如学校应当建立相关安全制度和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弥补管理上的一切漏洞,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格遵守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和其他规定,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或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免给学生造成伤害。

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学、就餐场所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更新换代,也要加强学生宿舍门窗、床铺的安全检查和维修,以及各类场所灭火器材的检修和更新换代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3.加强学生自身安全教育机制

(1)尽力改善学生不良性格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做事容易冲动、好强,脾气暴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使他们能够拥有良好性格。学生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提高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难免会有突发状况。为此,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在课内外学习安全保护知识,树立安全保护意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善于保护好自己,把损害降到最低。同时,学生还要提高辨别能力,分清身边事物的好与坏,能自觉抵制诱惑。最后,也要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只有学校在基础设施上做到定期检查维修、更新换代,在教学中常抓安全教育、德育教育,讓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将安全时刻放在心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学校与当地派出所、消防、工商等部门的综合治理,就一定能防止或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防范对策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