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一堂优质历史课的标准

2015-05-30龚恩园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优质课评价标准历史课

龚恩园

摘 要:评价一堂历史课的标准很多,主要从宏观层面(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世界教育)和微观层面(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两个方面来谈谈对一堂优质历史课的标准理解。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课;优质课;评价标准

从宏观层面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一堂历史课,首先要了解宏观和微观含义,通常来说,宏观是指从大的方面去观察,微观是指从小的方面去观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不但可以增强评价的直观性,而且可以避免以往评判标准的混乱。

一、宏观视角下一堂优质历史课的标准

1.体现国家教育发展方向

根据2001年6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历史课程教育的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示。《纲要》指出学生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的人文素养知识,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历史作为人文性很强的学科,结合以上《纲要》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以人民版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来说明一堂课怎样体现国家教育方向。首先了解什么是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并且在这次战争中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战争经过了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以及犯下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等,最后在各民族的团结下取得了胜利。有的历史教师在讲授本课内容时,会将PPT制作得比较血腥,有的将整个对日本愤慨的主题突出掩盖过抗日精神等一些问题;造成现在不理性的社会行为(如:砸日本车,在日企示威游行等等)。其实这些做法是不符合一堂优质历史课的要求的。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确实很愤慨,也应该记下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但是我们不应该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没看到中国人民顽强的抗日精神;没看到当时中国为什么会遭受日本如此欺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最后告诉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所以一堂好的历史课,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性看待问题的眼光;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体现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编排的要求

随着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针对过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历史课程体系“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发展应对新世界的挑战”。我们单从高中历史就可以看出,原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完全是按照时间为线索编排的,现在高中的教材按必修与选修、专题+模块的形式进行编制。不管是人民版、人教版还是岳麓版,它们的课程内容编排上都更为科学。

以人教版为例,它在编排上都改变了旧教材很多的不足,而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遵循课标要求,构建自己的内容系统;编写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如:编写上保留了历史的继承性;每课结尾设置了“本课”要旨,提醒学生学习历史要保持整体意识。其次,改变原来课本当中“难烦偏旧”的历史知识,叙述上更为简洁、生动。再次,更为注重启发诱导学生,因此人教版在课文中设置了思考题——学思之窗。最后,课后还设置了“学习建议”“学习延伸”和探究活动,这不仅体现了课程基本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三维目标。所以一堂好的历史课,历史教师不但要把握课程改革整体动向,而且要深入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改革思路以及每个版本教科书的特点,最后将这些特点思路融入一堂历史课的教学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与世界教育接轨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应按课标进行教学,而且教师要时时关注世界教育动态,历史学科不仅是一门讲述过去发生发展的学科,它更是一门与发生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纵观各国的历史课程改革,它们在课程观念、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评价方式上,西方国家的历史课程改革的某些方面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国外的很多新理念,目前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到了我们的课改当中,只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一堂好的历史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关注国外历史改革的动态。所以一堂好的历史课,应该与国际教育接轨,体现世界教育理念,体现国际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微观视角下一堂好的历史课标准

1.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简明、简约。所谓简明、简约即依据课标要求制定符合本节课内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例:一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的过程以及主要措施,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特点;二是识读太平军攻占永安图,理解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般发展;三是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这样的教学目标简约、明确、具体,不但有助于教师教学,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使课堂氛围处于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对改善师生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步骤要清晰

由于课改,历史课的课时数近十年来是呈下降趋势;学生受社会和考试等诸因素的影响,对历史不够重视;同时与历史教师的关系处于比较淡漠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怎样在短时间内(相对于语文、数学课时数而言)、学生心态受影响下师生关系淡漠的情况下上好一堂课,这既要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也要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局部设计与整体设计)。因此如果教学设计步骤足够的清晰明了,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学生才可能在短时间内构建历史框架。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将课堂的步骤设计为以下三个:情景创设—情境模拟—情境感悟。首先情境创设:鸦片战争后,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使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工作,再加上自然灾害(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当时农民或者失业者,你们会怎么办?);其次情景模拟:随着各地群众的反抗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正在酝酿,这时一个农民出现了,高喊:跟着我一起干一场轰轰烈烈的事吧(同学们将太平天国建立、发展、衰落通过情景模拟出来);再次情境感悟:这场农民战争失败了,作为观众的我们,有没有从中感悟到什么呢?整个课堂层次感清楚,也达到了全班的互动,在短时间内学生掌握了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学生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根据社会心理,学生群体进行活动时不希望外界的强制干扰,如果强制干扰,他们便会产生排外心理,因此不利于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堂优质课之中应该有清晰的教学步骤,良性的师生关系。

3.教学过程要灵活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而历史教学过程:“是认识历史发展的过程,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界的挑战”。以往的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师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教,不考虑课堂当中的生成性,不允许学生有提问的时间;现在看来这种教学是失败的,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由于历史课堂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课堂当中的生成性问题就会大量出现,这时的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应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问题。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不是适合每个老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的教学。所以灵活的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更是评价一堂历史课好坏的标准之一。

4.教学效果要浓烈

如果做到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灵活,那么从微观视角下的一堂优质课的另一项评价标准就是教学效果要浓烈。一堂课的好坏,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身上,学生学到多少,反应有多强烈,最后感悟到了什么等。教學效果是否明显,除了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外,还有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从可视的角度看,首先在课堂导入上,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进行互动,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学结果上能够自己总结出上完这堂课后学到了什么。从不可视角度看,首先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有没有掌握好本堂课的基本知识,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所以需要进行测试(如:课堂提问,课后思考题等等);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思辨思维的形成则是需要长期观察得出。一堂优质历史课的教学效果至少要达到肉眼能看到的标准。

总之,一堂优质课是宏观标准与微观标准的结合,是建构性、生成性与多元性相统一。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评价一堂历史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优质课评价标准历史课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