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教师角色多元化发展

2015-05-30沈晟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行动教师角色理论

沈晟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对于新时代下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从教师角色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证教师角色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师角色;问题;理论;行动

一、问题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也在不断的发展。但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与之前有所不同,教师的管理活动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暴力行为

在百度搜索中,以“校园暴力犯罪”为关键词,搜索出有关报道12000多条,其主要表现有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抢劫或使用杀伤性的器械等手段造成同学身体上的严重损伤,更有甚者导致同学的残疾或死亡。学生的暴力行为不仅仅存在于男生中间,还有女生暴力行为,据报道,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一名16岁女生被同班四名女生用拳打脚踢2小时之久。此类事件的发生令人咋舌。

2.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是在中考中没有进入普通高中而选择了职业学校。在进入学校一段时间后,便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如上课时玩手机、听MP3、看小说。上课时,不听老师上课,公然在课堂与同学吹牛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还有的学生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反而顶撞老师、辱骂老师。在有条件接收快递的学校里,学生还在空余时间上淘宝购物。不少学生认为,上学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只不过是为了混在学校,等一张毕业文凭。反映在学习态度上不认真完成作业,或者认为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抄袭现象非常严重。教学活动的实施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早恋现象普遍

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烈,也没有对人生加以规划,很多学生只是以混个文凭为目的而选择上学。由于社会环境、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年龄在15~17岁间,处在青春期,对异性敏感,但并不懂什么是感情,却一味模仿电视中、电影中、周围人恋爱,导致学校中“校园恋人”愈来愈多。虽然学校对早恋行为明令禁止,但早恋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4.上网成瘾

信息时代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代表。学校中不少学生通过手机登录网络上网。在课后,邀约一同去网吧玩电玩、打游戏。上课时,却呼呼大睡,不听老师上课。网络中,“黄、赌、毒”等信息又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此导致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

5.个性问题

部分学校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判断标准,想问题偏激、片面。因为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矛盾,甚至对骂、打架。自尊心过于于强烈,太过要所谓的“面子”,很容易冲动,同学惹不得,老师管不得。导致的结果只是把全部问题推到别人身上,明明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却不认为有错,引发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也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是延用原有的教育理念,还是在此基础上创新改进,如何进行改进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

1.关于教师角色含义的研究

在瑞典教育学家胡森主编的《简明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师角色所代表的含义作了三种解释:

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师角色被定义为:“教师的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冷宇在对角色理论进行研究之后指出,“教师角色即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从以上研究可以归纳出教师角色的一般含义,即: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2.不同视野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1)以网络时代为视角的研究

朱跃龙在总结了网络时代的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与协作化、师生交往平等化等特点之后指出,这些特点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钟铧主要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讨论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及新的教師角色观。他对教师角色定位如下:指导者、合作者、心理保健员、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研究者、学习者。

(2)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会为视角的研究

黄雅丽在研究了终身学习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后,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型的社交家”。

(3)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视角的研究

刘兴民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研究,指出其转换的六大趋势: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由教书匠成为研究者;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由纯粹的管理者成为教育教学意义上的交往者;由个人劳动者成为教育协作者;由道德说教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调适者。

三、行动思考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大众传播及网络的流行,学生求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使得教师不再享有知识权威的独占地位。中国传统存在的“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落后观念也有所改变。对于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强调采用多元化角色转换的方式教育学生,不提倡以专制、强制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用不同的角色对待学生,在行动上感化教育学生。

1.以交朋友的方式换真心

某校高中一年级学生李×,在班级里成绩平平,课堂上经常低着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积极的回答,班主任对李×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在学期期末,李×突然对班主任提出要放弃现在的学业,这让班主任感到很意外。最后,在一次聊天中,班主任从其他学生口中了解到,原來李×的父母在她早年就已离异,之后就和奶奶住在一起。李×的爸爸外出打工,一直不在家,可就在期末时,李×的奶奶病危,家里所有的负担都落在了李×一个人的肩上,为了照顾奶奶,支撑起这个家,李×最后决定放弃学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多加关注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学生,可能只在人生的几年当中与老师有交集,但如果一个老师在这几年中与学生真心相待,就算以后不能见面,也会让学生记在心中。朋友是容易拉近人与人距离的一种关系,现在的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对学生的姿态都是居高临下。在学校中,学生也是有情感的一类人,老师也是有感情的一类人,而不是用老师固有的优势地位去压倒学生,让学生面对老师时就心生畏惧,两腿发软。如果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老师就不能够了解学生的全部。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说的那样,如果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可能就能通过捐款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不至于辍学。

老师上课是要保持治学的严谨,在课下,可以通过聊天、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多次以后,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最后,建立起师生间的友谊,用真心去换取真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2.以导师的方式教知识

现在的部分教师,在教书上,由于职业特性以及工作的重复性,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产生了倦怠的工作状态。根据心理学,人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厌学的状态,也会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不是由教师一人就能完成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与合作。教师的教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在学生上课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现学生厌学时,作为教师,也应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师只是一味地念书、教书,这是老夫子时代的教学模式,现在的社会已俨然不同于以往。面对90后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见识比上一代更加广泛,而课堂教学的一成不变,必然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更多的吸引力,课堂太过枯燥乏味。故教师会教还不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从教师的体验升级为导师,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3.以父母的方式爱学生

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中,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在藏区支教12年。他们对待孩子就像自己的亲身孩子那样付出了全部的爱,在生活上,给了全部的照顾,在教学上,奉献了毕生所学。我们被一种大爱、博爱所触动,12年的时间,留住他们的不是美丽的风景,也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爱。相反,有些丧失道德的教师,对幼儿都缺乏爱心,出现很多不负责任的幼师伤害幼童事件。学生也是懂得情感的,当一个老师付出爱时,学生总会感受到,理解老师的苦心。对于早恋学生,如果以父母、长者的关心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摆脱好奇的心理,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此教育学生做正确的选择。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的人,长大以后才懂得去爱别人。

4.以学习的方式求进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教育学生,讲授知识,但老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正确。教学中,提倡学生与教师公平、平等地探讨学术、探讨知识。当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能存在新的思想、新的思路,能够提出更好的学术理念,老师不要因此而约束学生的思维,而是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更好地学习。在学生身上,找到老师所欠缺的、不具备的,并且主动学习、改进。这样的老师,才能够被学生所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学生,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的结果只是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现代社会要求的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新时代的学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联系在一起。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已经与之前有显著不同。教书先生的戒尺、严苛只是过去的教师形象,而今天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行动上,为人师表,率先做表率;在教学上,要求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讲授最前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真心感动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将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吐真言来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角色的变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为了祖国新一代,承担起民族的责任,保证民族发展的要求,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贺国荣.浅析校园女生暴力现象.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2]刘宏娇.以文化视角解读教育学.教育论坛,2009(12).

[3]范熾文.教师情绪智商与班级管教.师友,2007(1):475.

[4]李雷.关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辽宁高职学报,2001(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行动教师角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