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2015-05-30蔡军星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科学技术

蔡军星

摘 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要求的不断完善,使教育形式越发多元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得到完美体现。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一直都令人十分头痛,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谈一谈有效可行的两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启发诱导;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未有明确的教学安排。正是这个原因,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教学课堂。一种是机体都能参与其中的互动式课堂;而另一种则是因无法统一集中导致的低效课堂。那么,如何创设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高效课堂呢?本文就简要分析一下“任务驱动式”和“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式授课之前就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思考,当教学内容呈现完毕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并且对能够又快又好完成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这样的教学方法其本质就是通过抓住学生的“自尊心”来进行课程的讲解,没有人想要得到最后一名,大家都希望能够紧跟着教师的步伐,然后尽自己的努力获得表扬。在这个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课程内容的讲解速度要适中,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的内容讲解会让部分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掉队”,不利于课程的良性发展;而过快的讲解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消化理解,很容易造成“瞬时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转头就忘了学的什么”。因此,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启发诱导式

“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学生越感兴趣的学科,学习起来就越有动力,掌握的程度就越好。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善意的启发诱导,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普及这一部分内容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采取诱导式教学方法,用以缓解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例如,當讲到KB(千字节)的进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说:“同学们,我们上网的时候常常会说有多少的流量包?那么,什么是流量呢?流量是不是和我们通常说的‘水流量相同呢?”这样的诱导方式就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的存在,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这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言而喻。当然,在使用这样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式诱导,还要夹杂着鼓励启发。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也要提出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够回答上,借以鼓励学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课的教授,就能让学生的热情高涨,紧跟教学的步调。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维扩展,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变和完善教学方法,为教学活动注入新鲜活力,并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力图将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为学生信息技术的重要理论启蒙,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身的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荣春勇.浅析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创新团队风采展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