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讨

2015-05-30曾平清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探究意识

曾平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运用校本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进行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土特色;教育效能;时代脉搏;探究意识

综观我市各所高级中学,已经着手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并不多,很多教师恐怕会觉得地理校本课程很陌生、茫然,也不知道如何去开发(如目标制定、课程资源的选取、实施评价等),缺乏开发课程的动力和能力。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存在误解,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教材”“选修课”“搞活动”等。其实,在开发我校的地理校本课程时,一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反映地理学科的特点;二要适应学生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区域特点,认真探索乡土地理,应有意识地将乡土地理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有机地结合身边素材,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学生读书、看报、上网、考察、实验等地理学习技能,回到国家课程的学习中,我认为只要潜心钻研相关理论,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不是很神秘的事。这里,我就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资源的选取和评价。

一、立足乡土特色,充分展现地方风采

地理校本课程应体现乡土性。平和县地处福建南部、闽粤边界。全县总人口56万,土地面积2328平方公里,为漳州市面积最大县。平和县资源广博,物产富饶,拥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兰茶三大绿色品牌的绿色平和;蜜柚种植面积60万亩,占全国柚类面积的四分之一;她拥有被誉为“闽南第一山”的灵通岩,以其“雄、奇、险、峻”的火山岩著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平寺、九峰文庙;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上土楼、芦溪袖珍绳武楼、五寨克拉克瓷古窑址。她依山傍水群峦叠嶂,山清水秀;她还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诞生地,也是打响反对国民党的“八闽第一枪”,是中央苏区县的红色平和。这部分内容就可以作为乡土地理《平和地理》的概况——“美丽的家乡”的一部分。

二、注重教育效能,充分张扬地域优势

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教育性。要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突出家乡生态特色,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并立志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平和地处漳州边陲,山区面积大,耕地不足,素来交通不便,古代这里山清水秀,绿水长流,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十年浩劫”,有“北学政和南学平和”,使这里呈现一个个光秃山,一度沦为国家贫困县。原因何在?由此引出森林破坏、山区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有些地方甚至颗粒无收。也可引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结合南方低山丘陵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优势,大力发展蜜柚、香蕉、茶叶,农业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多次被评“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和“全国科技先进县”等称号,这不就是“国土整治的区域经济发展”最直观真切的案例吗?再加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平和县经济又得以迅速发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教育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实践,得到了最真切的感受,加上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恰当引导,这种教育也更为深刻。

三、紧扣时代脉搏,充分挖掘人文资源

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时代性,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契合时代的发展。平和人文景观独特,保存着众多体现闽南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千年古刹三平寺是闽南佛教圣地,香火鼎盛,影响近及闽粤沿海,远至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庄上土楼、芦溪袖珍绳武楼、克拉克瓷古窑址。作为福建省四个老区重点县之一,作为中央苏区县,老一辈革命家都曾纵横驰骋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但有些文物长年失修,土楼的规模没有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大,所以尚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和保护,克拉克瓷址还有待进一步宣传;新、旧城混杂,明显缺乏规划。当然,近年来,平和的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搞好城市规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四、培养探究意识,充分开发创新潜能

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可让学生通过收集家乡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料,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上面所提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平和又是农业大县,如何做大做强中国柚都,世界柚乡的绿色食品产业?2010年平和县香蕉价格低廉,但琯溪蜜柚价格高涨,为何?如何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发展方向如何?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五、合理安排时间,不断积累经验教训

万事开头难。由于没有一套实际的校本教材,时间也紧张,高中阶段需面临高考,所以有些课题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进行,通过读书、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并在课堂中渗透,可以用幻灯片、资源共享的形式展开学习研究。

六、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为了检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课程进行评价。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考虑课程的必要性,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而决定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可能性,即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资源等,只能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或需求。以前的兴趣小组或活动课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随意性较强,不是学生需要什么我给什么,而是我能开什么就开什么,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论证不足。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拟订出完全不同于考试模式的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和能力开发程度方面的评价。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必将取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赵小漫.高中地理實践活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探究意识
善待幼儿的好奇心
史料教学与高效课堂的互动探究
多媒体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农村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
创设情境,构建灵动的英语课堂
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关于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意识的策略研究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意识的提问设计
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意识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