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5-30李磊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体系问题

李磊

摘 要: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与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也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因此,为了能够保障让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要保证认定工作程序严格规范化与认定过程公开透明化。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引导对策。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对策;评价体系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尤其在一些农业院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我国开始实行的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和认定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到目前为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过程中仍有很多困难。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定依据不够标准化

高校家庭贫困学生又分为一般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对于烈士子女、孤儿、单亲子女以及父母患有重大疾病的经济困难学生比较容易界定,而其他的一般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比较模糊,难以界定。此外,贫困又具有相对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界定的不统一,学校对学生的真实贫困程度难以掌握。例如:一部分学生在填写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时,隐瞒真实收入。另外,即使同一地区收入相同的两个家庭,由于受灾、负债、疾病以及多子女上学等不同情况,导致了每个家庭的贫困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认定的还不够量化和标准化。

2.认定程序规范性不强

目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通常是:学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生本人自愿申请,班级评议、专业评议、小组评议、学院审核、学校审核的程序。但是,在认定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种問题:(1)在学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开具经济困难证明的过程中,有可能对普通贫困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无法准确把握;另外,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约束管理机制,导致证明材料的真实性无法保证。(2)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自尊心的影响,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公开;也有一些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国家、学校的无偿资助而故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3)在班级民主评议阶段,部分评议小组成员的责任心不强,或者对申请同学的日常表现没有深入的了解。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认定程序的不规范性。

3.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

在实际的认定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贫困,部分学生自己填写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虚报家庭收入申请助学金。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国家和学校给予的相关资助后,并没有将资助用于学习及生活消费上面,而是购买了高档用品、品牌衣物等攀比消费上面。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甚至想通过拖欠学费达到获取国家助学金资格的目的,他们不懂得珍惜国家和学校给予的这份帮扶,在利益面前经受不住考验。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对策研究

1.严格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

首先,辅导员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有准确深入的了解,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话,辅导员与班主任、学生干部、班级同学对学生日常学习状态和生活消费水平进行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做到认定的真实、公正。其次,要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过程开始,对评议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由评议前学生自愿申请,评议过程公平、公正,家庭情况评议人性化、认定工作程序严格规范化、认定过程公开透明化、困难学生自我约束常态化。

2.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制度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束后,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经济困难评议小组的成员还要不定期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辅导员可以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查以及校园卡消费记录等方式进行了解。学校还应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受资助情况、消费情况反馈给家长,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公平、科学、有效地做好。

3.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大学生诚信观的确立主要靠学生的自律,但要增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学校要建立起强有力的诚信约束机制。建立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个人诚信档案中要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成绩,上课出勤情况,有无考试作弊行为,有无违反校规校纪情况,是否按期缴纳学费、公寓费、教材费,早操出勤情况,获得过何种奖励、获得过何种资助情况等。要将每个学期的诚信表现记录在案,对诚信度高的贫困生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使他人引以为戒,从而为高校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让广大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帮扶,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让他们学会饮水思源,激发他们能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同时,通过参加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来减轻生活负担,让他们端正态度、调正心态,在利益面前要经得起考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贫困,自强自立。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任重而道远,能够保证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健全的认定机制也使假冒特困生的学生无处遁形,使学校在资源配置上体现公平的原则,形成一个诚信、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梁振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体系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