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校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思考

2015-05-30吕泉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

摘 要:五年制高职生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与高中毕业后入学的三年制高职生学历层次相同,但在个性特征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班级主题活动这一柔性管理凝聚班级、促进学生成长,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班级主题活动;五年制高职校;柔性管理

一、背景

五年制高职生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与高中毕业后入学的三年制高职生学历层次相同,但在个性特征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角度看,他们对未来人生、未知世界和职业价值尚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行为习惯尚处于养成阶段,缺乏自我约束力;从学习的自觉性角度看,他们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缺乏主观能动性,且对专业和职业发展尚不能形成自觉的定位。因而,五年制高职生的德育工作较之于三年制高职生更有难度。

为此,在五年制高职校中,大多是根据上级文件及本校学生特点制定若干条文进行制度化管理,即“刚性管理”。这当然是必要的。但从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而言,仅仅依靠“条文”是不够的,必须融入“柔性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管理约束”。

笔者曾在新接手的一个被认为全校常规最为落后的班级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以“柔性管理”带动“刚性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

班级主题活动是指区别于班级常规活动以及临时性的教育活动,以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策划、实施、反思的全程,获得自我教育的活动。从这一界定,我们可以看出,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活动主体进行分析,发现其最近发展需要,这主要包括集体意识、学习风气、心理需求、专业发展等方面。

就笔者接手的班级学生群体而言,由于班主任更换频繁、学生个性强等多种因素,很多学生对学业失去信心,对老师和学校也产生了不信任感。就常规管理而言,纪律松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以致许多刚性的管理手段失效。因而,当系部或学校进行合理的工作任务分配的时候,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产生了“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不是我们”等诸多想法。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当前刻不容缓要解决的是“人心”问题,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将他们封闭的心灵敞开,让其自我意识得到肯定和释放。为此,笔者计划开展一次班级主题活动,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三、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

1.目标及定位

班级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建立在其开展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次主題活动的开展没有目标的预设,往往会造成活动的效果不明显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根据需要分析,我们将这次主题活动的目标确立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唤醒集体荣誉感和自我价值。

需要是一方面,还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可操作度。笔者所带班级的其他两个平行班级在常规管理上已经稳定成型,而且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举行过多次班级主题活动,已经有一些成型的节目。相对于这两个班,本班几乎没有成型的节目,且没有活动开展的经验。但经过调研和动员,本班的一些文艺骨干还是愿意与其他班级进行合作,开展主题活动。因此,我们将这次主题活动定位为班级文艺表演,活动的形式是以我班为主办班级,其他两个班级参与,并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前来观看。

2.动员

充分进行动员以提高参与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仅仅依靠班级少数人,会造成“大部分人看热闹,少部分人台上跳”的局面,不仅达不到预定目标,而且会使很多人产生不平衡心理。为此,笔者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文艺特长、性格特点以及对活动开展的想法等。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有热情、有兴趣,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因此,必须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才能保证活动的参与度。

在动员之前,我们对这种“不愿意”的心理状态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他们有的是确实不擅长,有的是不好意思,有的是从众心理,还有的则是故意不配合。最后,我们各个击破,对于不好意思的采取“强制”参与,对于故意不配合和从众心理的采取温情动员,对于确实不擅长的妥善安排幕后工作。从动员的效果来看,全班学生在思想上统一了。

3.活动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班级主题活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活动方案的制订,其主要包括人员分工、节目统筹策划、灯光音响、宣传海报和邀请函的设计等诸多细节。这次活动方案的制订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先是由文娱委员牵头,召开班级筹备会议,汇总意见及上报节目,确定活动草案。活动草案确立之后,我们紧扣主题活动的目标,对节目进行把关改进,对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化分工,最后形成了班级主题活动方案。其中,活动的主题是“I Believe I Can Fly ”,节目主要有“舞蹈、双簧表演、小合唱”等等。班级的每个人都有要具体负责的事务,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方案制订之后,其实施的过程也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监控。对于这一环节,由组织委员牵头,安排具体的排练及其他事宜。在排练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另外,在节目的排练及准备过程中,我们也对各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跟踪了解并及时反馈。总之,经过反复的敲打锤炼,本次主题活动终于成型,而且其开展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成效

“班级主题活动开展得好,如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完成了一部‘作品,使学生充满自信心、自豪感和荣誉感,由此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关系都更融洽和和谐。”就这次主题活动来说,不仅其预设目标基本实现,而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安排,活动原定于周一举行,但由于客观原因只能推迟到周二。可是,有学生已经提前邀请了他们的某专业老师来参加,而且他已经在来学校的途中。面对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很多学生提议“救场如救火”,他们要给老师举办一场“特殊”的演出。节目少,他们绞尽脑汁、随机应变,在一个小时之内编排了以说、唱、舞等多种形式的节目。晚上演出如期进行,尽管观众只有一位,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表演的热情。最后,在孩子们“加油,加油”的口号声中,这非同一般的演出落下了帷幕。

可以说,这场演出将给每一位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他们对师恩的回报,对青春的证明,更使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升华。这也是本次班级主题活动的“意外收获”。

五、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启示

1.主题活动可以系列化

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班级的专业特点,班级主题活动应该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系列。这个系列应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比如,班级第一次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第二次就应该有所转向,考虑学生内在的精神素养提升。为此,笔者又结合每年都要举行的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组织了两次班级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提高了对文明的理解,对专业的认识,并有多人在后来的赛事中获奖,实现了自我。

2.主题活动德育效应的扩大化

一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其积极效果如果不加以巩固提升,是收不到长期德育效应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访谈、班会等形式巩固成果,并借此解决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来自于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比单纯的说教与强制措施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我們还可以在班级主题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培养他们的个性成长。比如,在本次活动中,有学生在海报设计和绘画上有特长,笔者让他们负责班级文化墙、教室布置等班级事务,并在肯定他们才华的同时激励其做好学校常规,收到了良好效果。

3.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班级主题活动可以是舞台表演,也可以是读书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会等。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而且可以从校内走出校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同时,开展的群体也不一定局限于一个班级。比如,本次班级主题活动以班级联动的形式开展,既加强了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

总之,通过班级主题活动这一柔性管理凝聚班级,促进学生成长,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提倡这种方式,由内而外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乃文.柔性管理:经营五年制高职班级的新理念[J].科技信息,2009(35):243-245.

[2]唐世纲.浅谈班级“主题活动”的创新途径及成效[J].教学与管理,2005(2):20-21.

[3]张静.提升班级主题活动教育价值的实践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09(18):77-80.

[4]张桂芳.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168-169.

[5]章斌,邱秋根.漫谈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3):113-114.

作者简介:吕泉,男,江苏海安人,文学硕士,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践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体制
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模式探讨
柔性管理方式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柔性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