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体制

2017-01-05孟书宇

关键词:柔性管理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孟书宇

摘 要:随着思想和人权文明的进步,人性化管理成为一种新的更容易被接受的管理模式,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也应该适应形势,打破“制度为本”的传统管理方式,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实施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信任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生活的激情。柔性管理是新时代高校管理体制的需要,是弥补传统刚性模式缺陷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复杂情感的需要,为此,要促进新旧管理模式互补,形成刚柔并济,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营造柔性管理环境,以促进广大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情感发展。

关键词:柔性管理;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227-0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大多采取的是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即制定统一规则并以一定的强制性为保障,让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虽然这对维护高校管理秩序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和尊严,使大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受到压抑,师生间缺少亲密感和互动感,导致了大学生的日常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具有“自主意识强、独立意识强、民主意识强”的鲜明个性。还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敢于颠覆主流、颠覆权威、颠覆传统,颇具后现代主义精神,是一切新技术的最先享用者和推广者,他们正在或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若不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出发,仍对学生采取灌输、说教、惩罚的“刚性管理”模式,就极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近几年来,我们也提出要在高校中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柔性管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柔性管理的理念被引进校园。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更加适应新形势,成为一种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柔性管理在“以人为本”教育体制下的内涵

(一)基本涵义

柔性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针对企业所提出的,是以现代企业为根据地而复兴、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概念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运用还比较欠缺,要想将柔性管理思想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去,就必须了解柔性管理所具有的管理的一般内涵和其独特的特征。所谓高校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指高校管理者在尊重高校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内在想法,通过采用非强制、人性化的方式,以“大学生为本”,在大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高校管理者的意志转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的一种新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说的简单点,柔性管理就是要辅导员老师直接进入到学生之中,和他们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一种信任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生活的激情。

(二)组成部分

1.情感柔性。即高校教师通过情感的注入,通过走进学生中间和其建立一种情感联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和力,通过情感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凝聚力,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号召力。在每一个场合,都注重对感情的投资,这样更易于处理学生工作,也易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也就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长,从而更加便捷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

2.组织柔性。即发挥一些年级班组的管理优势,要勇于放权,由集权向放权转变,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对于组织柔性的管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另外还可以锻炼大部分的学生干部,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来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更增加了普通同学的参与性。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及时的汇报工作,老师也可以有更多机会提出指导意见。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非常愿意采取这种管理模式的;

3.心理柔性。即借助心理学学科原理方法,及时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的热情,并且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这里所说的心理柔性,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心理阴影和心理疾病,而是一种鼓动和激励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由于文化和教育水平差异,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一直是学生工作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我认识的一位书记,每学期都会给这些学生开座谈会,询问他们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每次座谈之后,这些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活动。心理柔性正是对学生心理层面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解读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体制的必要性

1.柔性管理是新时代高校管理体制的需要。现代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大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大学生的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一些非主流的、多元的社会思潮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冲击着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学生个体素质、思想观念和个性特点的这些变化对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只简单套用有关规章制度的一般原则,套用批评和表扬这些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今后潜在的矛盾。

2.柔性管理是弥补传统刚性模式缺陷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转型,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的层级分明、上施下效的纯粹刚性管理模式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在被看管、被监督的环境之下,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被深深压制,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受挫折。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人格健全、具有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有个性潜能的释放和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因此,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日益被提上日程。

3.柔性管理是当代大学生复杂情感的需要。大学生复杂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压力大。长期以来,一切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不注重方式方法,沟通少而强制多。这种消极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等不健康的品质;其次,自理能力差、个性意识强。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成长环境十分优越,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练,使他们对生活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没有经历过挫折,也很难经受新环境和困难的考验,表现出个人意识强、要求参与的意识强、反叛意识强。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切身感受,在教学上“满堂灌”,缺乏互动,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敷衍应付,学生个人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最后,大学生思想上呈现价值观念现实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标准功利化的特点。在此情况下,如果在课堂下对学生采取说教会使学生缺乏认同感,其结果要么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管理老师的说教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里不服气,要么不理不睬,甚至产生严重的敌视心理。

大学生心灵脆弱而又复杂,传统数量堆砌式的工作方式缺少爱做支撑,师生间没有平等的沟通,缺少亲密感,学生管理工作显得苍白无力。柔性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协调、激励和互补等方面,这种基于人本理念的管理方法,更能够深入人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者的理念,修正自己的行为。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实施

1.促进新旧管理模式互补,形成刚柔并济。在管理过程中制定和执行高校大学生管理制度时,要刚柔并济,将制度管理的刚性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这是柔性管理的特色。通过建立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细致而严厉的奖惩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遵纪守规的意识,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为柔性化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具备一套科学的、健全的、法制化的学生管理制度前提下,柔性化管理才能发挥效用。缺乏刚性管理的制约,没有了规章制度作保障,必将造成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使柔性管理失去了根本的立足点和管理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单纯依靠规章制度与监督惩罚,思想政治教育也将趋于僵化,没有了生机与活力,难以获得学生们的认同。因此,将传统的刚性管理与现代柔性管理相结合,使二者形成合力,合理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以刚为主、以柔为辅,刚柔并济这才是新时期高校管理的理想模式。

2.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营造柔性管理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尚道德品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正确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受到学生们的拥护,获得学生们的尊重与喜爱,在不知不觉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化、影响和激励学生。自身素质过硬、学识渊博、富有责任感的老师往往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悄无声息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成为大学生真正的朋友。因此,如何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精的高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来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黑白,说服其真正接受并内化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3.加强情感认同,重视人文关怀。要想真正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激励和人文关怀,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管理和健康教育。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每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大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师生间的感情应是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这种心灵上的“互动”以一种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能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慰藉和关怀,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走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通过了解大学生的困惑和需求,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抗拒变为主动和接受,以实现大学生对管理者的真正接受。这样,大学生才可能朝着管理者实际要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15,(1).

〔2〕杨龙祥.谈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

〔3〕郑素芬.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

〔4〕姚晓辉.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 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技信息,2011,(3).

〔5〕郝教谊.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7).

〔6〕郑其绪.柔性管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