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及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015-05-30张馨月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策略

张馨月

摘 要:翻译工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提高翻译教学工作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成为探讨重点。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翻译教学改革的意见,希望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策略

翻译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教育部早已经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随着我国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加大,翻译更显得格外重要。翻译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翻译教学工作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翻译教学工作可以追溯到明朝时设立的“四夷馆”,到了1902年,京师大学堂又开设了译学馆。抗战时期,中国首个英语系在延安外国语学校成立,当时开设的课程有:读写、语法、会话和翻译4门课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一批外语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起来。同时教育部也颁布,英语将成为我国大学教育课程中非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此可见,英语不再仅仅是专业学生的任务,而是一门公共课程,是每个具有高等文化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尤其是现在,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衡量一个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标准是翻译能力,翻译在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委员调整了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题型及比例,由原来单句的汉译英调整成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这些都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从以前单一的“读”“写”演变成“听”“说”和“译”。然而,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的指导及技巧的学习,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翻译能力普遍比较低。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水平是每个高校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翻译教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翻译是英语专业的专利,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就自身来讲,不管是高等院校、教师或是学生都没有对翻译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大学英语将会与社会发展及需求严重脱节。

1.大学英语教材的选定

就现在各大院校使用的主流教材来说,无论是《大学英语》还是《新视野大学英语》,都没有配套的翻译技巧及训练的专栏,仅在每个单元设置有少量的英译汉及汉译英,而这些题型都是围绕课本中所选的重点及难点句型展开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本文所选的词汇及短语的应用,并没有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不难发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只是一些零星的片段,他们不能将所学的知识重组起来,严重缺乏综合应用能力,而且部分课本内容与现实环境稍有脱节,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在生活中并不能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时间一久,很多知识点也就渐渐淡忘了。

2.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

一般来讲,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每学期只有72个学时,在部分院校还缩减到每学期54个学时。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针对翻译做专项练习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大学英语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内完成读写教程及听说教程,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翻译教学本身就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这样一来,无疑就把翻译教学规划到了边缘地带。

3.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虽然部分高校在教学方法上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综合来看,教师教,学生学的这种“填鸭式”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要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播的知识,逐渐失去了动脑思考的能力,只是将所学知识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此外,由于教学时间安排紧迫及班级容量过大,课堂交流互动这一环节显得极其缺乏,师生间不能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小组讨论及课堂演讲也受到限制,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正常发挥。国外高校在学生刚入学时就会分发给他们每一门功课的一份书单,学生按要求要在本学期内读完书单上所有的图书并提交读书笔记。这样一来,学生就必须自我钻研,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可是国内大学只有固定的几本课本,如果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学生在这门功课上的见解是可想而知的。

4.大学英语的师资力量

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教师队伍就略显不足。虽然学校也在引进人才,但引进的人才多数都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岗位一直是由一些年轻教师组成的。这些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并且有的教师只是系统地学过教育学,而没有学过翻译学,对于翻译的理论及技巧知之甚少。难以胜任深层次的翻译教学工作。

5.大学英语教学设施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多媒体教育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普及,且存在经费的问题,所以不是每一节英语课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通过现代化的工具来进行自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6.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学生母语及英语的理解能力较差也是导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高中三年教学主要面向学生的读、写能力,侧重高考应试能力,在语言方面没有过多的关注。众所周知,翻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功底,一篇优秀的翻译一定有引人入胜的文字。另外,翻译要求对语言的语境及文化背景有一定的掌握及了解。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对原文的理解不足,造成翻译错误。

三、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對策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译”的能力,使翻译教学改革得以健康发展。

1.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地位

在观念上一定要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双向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对英语的应用已呈上升趋势,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将会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把翻译教学彻底纳入教学大纲中,从源头做到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增加多媒体教学,使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促使学生参与工作,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教学不是传统单一的模式,积极有效的参与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与社会联系较多的翻译材料,并考虑到专业特色,做到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每学期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以“听”“说”代替“读”“写”,以小组讨论及演讲为主要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畅所欲言、积极交流的课堂气氛。

3.开设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选修课

考虑到大学英语课程较紧,翻译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提高翻译水平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及时间。在课堂中加强对翻译理论及翻译方法的介绍,避免出现死译及生搬硬套的现象。如果对翻译理论不了解,就会出现逐字翻译的滑稽局面。加强翻译理论的指导,为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4.加大课后翻译练习量

教师每学期为学生布置一篇2000~3000字的文章,并拟定出相关的要求及与此翻译任务相关联的资料。由于时间跨度长,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查阅有关的资料,做出详细的笔记,提高翻译的质量及技能。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升自我价值。如今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自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改革,英语教师应加强大学英语对翻译教学改革的重视,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有适应社会及应付实际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大学英语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