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5-05-30李韵涵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与利益交错的国内格局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困难面前,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李韵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58-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 多极化的国际形势导致思想多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联性和彼此的影响日益明显,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文化层面也出现了碰撞与交融,东西方文化逐步突破空间的局限而为全世界所熟知,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其思想状况必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多极化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会在视野开拓、进取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培养等维度对青年大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之不断摒弃固化、保守的思想意识,保持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也会受到政治多极化的消极影响,诸如宗教主义、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等极端思想的冲击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让部分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出现扭曲。因此,重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激发其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2. 利益交错的国内格局对大学生带来冲击

利益交错的国内格局主要是从经济视角来讲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业已取得辉煌成就,青年大学生亲历了祖国近些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这让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由此可以激发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的豪情壮志。但同时,改革开放的30多年,也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也很突出,在思想意识领域尤为明显。一些青年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在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其思想必然会出现发展不稳定的特点,这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 针对性

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来说,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这往往成为其思想变化最为活跃的时期,而到了大二之后,大学生视野逐渐开阔,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但是,思想偏激却成为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应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个性的大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教育策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 渗透性

身处网络时代,大学生可以更便捷、更全面地认知世界,深切感受我国经济、政治生活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丰富多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尊重时代特征,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和说教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收集更多的具体事例,将道理渗透到大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件中,采取循循善诱、启发诱导、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使之内化于心、落实于行。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要引导大学生清醒认识当前的形势。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关乎高等教育的成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一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新时期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不仅重视理论讲授,还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无形”的书本知识变为“可见、可感”的具体事件,让大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深化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从而自觉地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二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教师应通过形势分析来切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身边事件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励自己为祖国贡献聪明才智的雄心壮志。

(2)优化课程设置。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存在的,从课程设置的初衷来看,这种形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便于高校进行统一管理,有助于集中力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但是,其缺陷也不容忽视,即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依赖公开课,教学效果不佳。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尝试借助专业课的力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的教材编写、课堂授课、课外实践等环节上,最大限度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力求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作为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是时代发展最为强劲的助推力,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进步。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涉及人格修养、价值观念、精神情感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最为直接的手段之一,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继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养成、综合素养的提升、远大理想的确立都是有大有裨益的。

3. 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需要从机制建设着手。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效,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效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包括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激励制度的制订与落实等等。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例,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可以通过鼓励深造、校际交流、海外学习、岗位培训与专家引领等方式激励在职教师参加学习,并为其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机会,使之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找到自身差距,从而提高其授课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转型期,也是关键期,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选择、课程设置方面积极尝试,大胆创新,将会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霞.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

[2] 张小勇,范璐,谷晓红,吴思渊,屈欢欢.建设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4).

[3] 蔡树云.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9).

[4] 王艳霞.保稳定 建首善 创一流—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1,(01).

[5] 李欣怡.精细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5,(1).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