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继尧与东陆大学的创立和发展

2015-05-30王惠惠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展

【摘  要】 唐继尧是民国时期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在“护国战争”中的立下了卓越功勋,被赞誉为“护国三杰”之一。大多数人知晓他突出的军事功绩,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对云南高等教育方面的贡献。唐继尧创办了云南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大学——东陆大学,今天发展为全国重点大学云南大学。他不仅创办了东陆大学,而且还在积极推动东陆大学的发展。

【关键词】 唐继尧  东陆大学  创立  发展

【作者简介】 王惠惠,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理念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42-03

唐继尧(1883-1927),字蓂赓,云南会泽人,号“东大陆主人”。在军事方面成就卓越,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和蔡锷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发起了推翻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军事方面的才能已经为世人所熟知,但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他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贡献最突出的就是创建了东陆大学,推动了云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思想渊源与创校原因

1. 思想渊源

唐继尧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上“受会泽县令陈月溪、云南学使田智放的嘉勉”,所以有着深厚的旧学功底。而且1904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在东京振武学校求学。东京振武学校是一所专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的预科军事学校,他在学校里学习了系统的军事方面的知识,成为一位兼具新旧文化的风云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被收录在由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八辑会泽笔记》中。其中,他认为“教育,强国之基础也,故欲复兴中国,须自教育下手。”“高尚之人格,健全之国民,皆可自我人手中教育培养以完成”,“教授不独在于学术,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之精神”。他的教育思想广阔而远大,不仅看到了教育在培养国民品格、提升国民精神方面的巨大作用,更看到了教育与强国之间的间接但密切的联系。教育不仅在于教知识,培养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精神,这才是关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他带头捐资创办东陆大学,并通过各种措施鼎力支持大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中西合璧的思想使他在创办东陆大学时,既能够从当时的国情、省况出发,尽量减少守旧派所施加的阻力,又能够具有开明的、坚定的支持办学的态度。

2. 创校原因

大学开始创办于1920年,在董泽等一批热血云南留学生归国并积极的倡议下,唐继尧赞同和鼓励他们进行大学的筹办,并委托教育司司长王九龄一同协办。但现实的残酷导致此事夭折,1921年的云南政变使唐继尧避居香港,大学筹办一事搁浅。后在1922年唐继尧重新主政云南之后,大学创建之事又重新提上议程。两次创建,都是在唐公的鼎力支持下才得以进行的。在1923年的开学典礼上,省长唐继尧致训词,谈论了他之所以创办东陆大学的原因:一是认为治国平乱,人才不可缺;二是研究新旧文化,救国的需要;三是可以依靠大学来培育专门人才,维护共和;四是考虑到本省的学生升学的急切需要。所以,他利用自己政治地位积极支持东陆大学的创办和发展。

二、对东陆大学的创立之功

唐继尧是东陆大学的首倡者和推动者,他缔造了东陆大学。在唐继尧故居中有四个大字——云大始祖,形象而精炼地概括了唐继尧对东陆大学的伟大贡献——创立之功。为了纪念唐继尧的创建之功,当时23名筹备员集体商议,一致通过以唐继尧的另一个名号“东大陆主人”取出两字“东陆”为大学校名。校长董泽和东大教职员们一直念念不忘唐公的功绩,在1929年12月的东陆大学本科第一、二届,文理预科第六届、附中第一届毕业生的留别纪念会后,全体教职员和毕业班学生前往圆通山创办人唐继尧墓前进行祭奠,“饮水思源,怀往思哲。人虽邈远,精神不灭”的祭文充分表达了东陆大学师生对他的深切缅怀之情。

1. 政治上支持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开发较晚,高原山地,交通极为不便,再加上和其他地区交流较少,所以教育文化就显得更加封闭落后。到民国初年,云南拥有的高等学堂仍然远远少于其他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的省份,“仅有由原五华书院改办的高等学堂(后改为两级师范学堂)、由原方言学堂改办的高等学堂、以及高等工矿学堂、法政学堂等几所高等学校,尚无培养现代人才的正规大学。”虽然前任云南都督蔡锷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如“合并方言学堂、高等学堂,设立英、法文专修班,从事留学英、美人员的语言培训”等,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推动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云南的近代化。但是云南高等教育特别是现代大学的缺乏阻碍了人才的培养,使得云南社会人士对此颇有微词。云南的社会需要精英、学生需要提升、企业需要高质量人才,种种呼声不绝于耳。这使得各界人士的意见空前一致:云南要设立自己的大学,培养云南需要的人才。

唐继尧当时任云南都督,他历来十分注重教育。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航空学校都有他支持的力量,1914年,他还倡导组织“编纂了大型丛书《云南丛书》1212卷”,因此在云南人纷纷提议建立大学的时候,也感到了培养人才对于自己建立大业、实现抱负的重要性。所以,他积极支持东陆大学的创办。

(1)拨地为筹备处。在云南办大学,可谓一波三折。从1918年唐继尧紧跟时代教育发展潮流在三省联省会议上提出了与昆明联合办学的建议到1919年云南各界人士纷纷呼吁,建议云南设立大学获得唐认同再到1920年唐拨翠湖水月轩为筹备处因次年顾品珍倒唐而未成,几次尝试,几次欲实施,都因政局动荡等各方面原因而搁浅。最后,在历经波折,唐继尧在1922年3月二次返滇后重提旧事,命董泽在平正街双塔寺省立工业学校内继续进行筹办大学事宜,这为东陆大学的创办提供了场地保障。在7月8日,筹备处拟定了《东陆大学筹备处简章》,8月,制定了《东陆大学组织大纲》,这些都是大学筹办的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大学稳定运行的基础。

(2)任命董泽为筹备处处长和省教育司司长。董泽是一位爱国爱乡的留学生,政治权力的获得并没有使他沾沾自喜、盛气凌人,反而使他更加低调踏实。这为他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提供了条件。他积极进行创办大学的活动,延揽了热心倡议、支持创办大学的返滇留学生为筹备员,并和他们一起组织大学机构、拟定大学章程、筹备招生工作、规划校舍、翻修建筑,民主决议大学的重大事务。人数虽少,但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都尽心尽力为大学的筹备做着准备,效率反而极高。仅仅经过九个月的筹备,就在1923年4月召开了盛大的开学典礼,不能不说是唐继尧的知人善任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3)拨贡院旧址为大学校址。筹备处处长董泽与王九龄在筹备初期曾就大学校址向唐继尧进言:“学校地址,自以规模宏敞,空气清洁之区为适用”,他们两人亲自跑遍了云南省各地及周边进行考查勘测,因为贡院的文化渊源深厚,建于明朝,是明清两朝进行乡试的地方。明清时期,这里就是云南学子报效国家、扬名立志的起点。由于这里承载了许多读书人的报乡之愿和报国之志,加上环境绝佳,所以最终二人选定此地为东陆大学的校址。董泽呈书给唐继尧请地,唐继尧欣然同意,批准此事。于是,大学就在贡院旧址进行了建设,建立会泽院,建造理化室,修筑实习工厂、修葺旧宇为礼堂、宿舍、会食、办事、休息诸室统统成为了现实。贡院地理环境优越,“左金马,右碧鸡,枕虹山,面翠堤”,师生在此佳境教学读书是一大乐事。

2. 经济上赞助

东陆大学为私立大学,经费要靠创办人与董事会的筹集,也要靠社会贤达、知识分子、工商业企业家等的慷慨解囊。唐继尧是东陆大学的创办人和名誉校长,同时为东陆大学第一届校董事的董事长,在东陆大学资金筹办上可谓不遗余力。

1920年,东陆大学筹备处预算办学基金至少300万。他自己亲自撰写募捐启发起募捐,词曰:“其常年经费不敷尚钜,我各界同胞,具知教育为立国之根本要务,提倡文化,夙有同情。尚希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慨然赞助,集腋成裘。”并捐款10万元,后又捐助50万。1922年11月,在董泽两次致函于他,请求“自民国12年1月起,逐年按月拨给经费1万元,以资开用,而维永久。”他令省署定期定额拨款用于学校发展,且每年补助学校经费3.6万元。由于办学需款甚巨,省政府的经费有限,他下令让县府出资作为学校的奖学金,来资助天资聪颖、家贫的学生,具体要求是:大县出银二百元,中县出银一百五十元,小县出银一百元。他还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把停办的企事业、学校的资产、设备和经费拨归东大作为校产和建校后经常费用。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保证了东陆大学的开办的基本费用。

3. 精神上勉励

在1923年的东陆大学开学典礼上,唐继尧亲自定下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他认为“益信自治治人,王学最为直捷”,推崇王阳明之学,所以从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中提取精华,遂成八字校训。他也提出希望:“以无善无恶为心体,以为善去恶为功用;以致良知为始,以知行合一为归。加之以物质科学,参之一世界文化,端趋向,宏造就,光大中华之儒术,补助吾滇之学风。”这些勉励之语深入了学生的内心,起到了推动激励之效。由东陆大学发展而来的云南大学,校训几经变换,从董泽时期的“自尊、致知、正义、力行”到20世纪30、40年代云大第四任校长熊庆来时期的“诚、正、敏、毅”,再到世纪之交的“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到今天,云大的校训重新回到唐继尧定的八字箴言,既是对唐继尧的纪念,也是对这八字校训的充分肯定。

三、对东陆大学的发展之绩

1. 给予校长自由,不加干涉

唐继尧从创立东陆大学时起,就仅仅从宏观上支持学校的发展,而从不在微观上干预学校的事务。1922年,东陆大学的各项事务基本就绪时,寻找合适人物来担任校长的事宜就提上了日程。根据《东陆大学组织大纲》第八章第十四条的规定:“本大学设校长一人,由教授会推选之,交由校董会选择一人聘任之,但在校董事会未成立以前暂由本大学筹备处呈请省长任命。”筹备处投票选举校长,董泽得票最多,呈函以自身谫陋请辞,没有获准。唐继尧充分尊重《东陆大学组织大纲》,按规则办事,并不横加调换安排,致函董泽,说道:“用特依据校纲肃函敦请从速就职,以专责成,并制就关防一颗”,最终促成董泽担任了东陆大学首任校长。

东陆大学实施的管理体制是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董事会的董事长,唐继尧采取“不为而为”的态度,十分信任董泽,给予董泽充分的管理自由,像教员聘任、招收学生、校农场林场管理、课程设置等所有关于学校的事务,都不予干涉。总体来说,唐继尧是充分认同大学要在校长的领导下自由发展这个原则的。

2. 利用政治身份,鼎力支持

随着学校的发展,省署拨给的费用和社会捐款日感不敷,当需另谋财源,机缘巧合,使得东陆大学向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申请补助成为可能。1926年,机会来了。董泽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执行委员黄炎培进行了洽谈,得到信息:东陆大学可以申请“庚子赔款”的分配款项。按照要求,在11月,东陆大学寄出了《云南东陆大学请款书》,为了促成请款的成功,董泽请省长唐继尧致文中基会来促成此事。唐继尧身为创办人,感到义不容辞,亲自致函中基会执委顾维钧、董事长颜惠庆,文中说到:“侧闻董事会给款方针,以科学为主,敝校固以提倡科学唯职志者。且庚款为全国所负担,自以分润为全国为合宜。敝校为西南诸省唯一之大学,加以辅助,理之当然。一俟请款书分送至日,或董事会开会谈论时,尚希鼎力赞助,玉成其事。”1927年,中基会派调查员来视察东陆大学,认为“就同类机关如:上海南洋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等比较之,该大学所有以往成绩与效率,居优胜地位。以其时间之短,进行之速,与办理之认真,至有今日所知之效果,可谓难能可贵矣。”最后,通过了检查和考核,并获得好评,一次性补助“银三万元”,对东大来说,是雪中送炭,解决了东大的燃眉之急。这些巨款被用到实处,按照《云南东陆大学请款书》中的四项请款花费项目和实际所得的资助进行合理分配,使得东大的图书仪器得以补充,最重要的是,这次请款成功为以后此类请款提供了借鉴经验。在其中,唐继尧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继尧身为东陆大学的创办人,不仅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精神方面支持创办了东陆大学,而且全力支持东大的发展。他的创建之功是载入史册的。东陆大学如今发展成为了国家重点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大学不忘唐公的创办之功,不仅在90年校庆展上的“筹备时期的东陆大学(1915-1922)”中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唐继尧对东陆大学筹备的肯定与支持,并且积极和唐继尧的家人协商,促使唐继尧的铜像在云大90年校庆时成功落户云大。铜像的回归,是对唐继尧创建之功的肯定,也寄托了所有云大人对他的怀念之情。如今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外面耸立着威武的唐继尧骑马像,仿佛这是创办人唐公对云大莘莘学子的注视和鼓励。

参考文献:

[1] 王丽云,范德伟.试论云南近代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唐继尧[J].红河学院学报,2009,(4).

[2] 王丽云.论唐继尧对云南近代教育的贡献[J].红河学院学报,2011,(5).

[3] 李作新.东陆瑰宝:董泽纪念文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温梁华.东陆大学创办始末[J].思想战线,1993,(2).

[5] 邓亦武.蔡锷与现代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6] 刘兴育.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校长信函卷:1922年-1949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7] 中共云龙县委员会,云龙县人民政府编.董泽[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8] 云南大学,云南省档案馆编.云南大学史料丛书·经费、校产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9] 云南大学,云南省档案馆编.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教学   卷:1922年-1949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吴雁玲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