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浅探

2015-05-30李娟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紧迫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

李娟

摘 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中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做人,做职业人,做社会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在中职教育中如何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开展有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计算机教学;紧迫性;有效性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面向所有学生,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样,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忽略素质教育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在校中职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目标定位为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1.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与其他教育类型存在明显的区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职学生在学习习惯、自律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使得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尤为重要。大多数学生本来就是因为厌学、学不好等原因进入中职学校的,如果我们教师还是用应试教育的手法传授知识,学生依然不想学,学不进,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徒劳无功;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还是一味地强调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又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诚然,中职学生有其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老师应因材施教,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条件,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2.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迫切要求

“不懂得计算机和英语的就是文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做事要讲究效率,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个技能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以后在工作生活中都能用上的大技能。

二、实施素质教育,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手段

1.课前导入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为学生建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年龄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真正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首先,注重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师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鼓励他们自我认识。

其次,善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都会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直观的操作外,还应结合多媒体教学充分展现其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我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时候,播放了一段安装电脑的视频,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看,时不时还说说自己曾经安装的事情,没接触过的学生一脸茫然,有种想亲身体验的心情。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解决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最后,课堂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开始入场就要吸引人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求知欲。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学情。我在课堂导入时,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导入方式。比如,講授文本的设置时,我会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指出不同的设置效果;讲授表格时,我会用纠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妥之处,以便引入课程;讲授图片插入时,我会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杂志版面。这些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节课学生能顺利进入操作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巧妙把握课堂时机,有的放矢地实施素质教育

有的放矢,就要因材施教。片面用学生的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水平,会扼杀很多学生的特长,反而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上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1)新授知识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教学是学习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查找与替换”命令时,我让学生先手工查找并替换文章中出现较多的同一关键词。由于替换次数较多,操作起来麻烦且重复,学生就会向老师提出问题,此时再引出新课讲授的内容。这样做的效果要比教师直接提出要好。

(2)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所发挥。中职学生具有好动、有个性、有想法等特点,单一的“填鸭式讲授”模式已经无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对于计算机课也不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直观、操作性强、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演示功能,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用大量的案例举一反三,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运用“提问—讨论”的形式,在遇到疑难时,可以互相讨论。例如,在讲授Word中的表格设置一节时,我们首先向学生提问:“如何绘制表格?”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选用了先前学过的绘图工具进行描绘,显然,这种办法非常慢,而且也不美观;有些学生则用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来描绘;还有些学生则用帮助功能或课本,与其他同学讨论,选用“插入—表格”的方式来描绘。最后教师演示不同的绘制结果,并进行比较、总结、示范。这样通过“提问—讨论”,多数学生通过自学既获得了插入表格的知识又培养了自学能力,个别能力差的学生在教师最后的总结演示中也获取了直观生动的信息。

3.课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追求的较高目标,然而使学生真正具有自学能力还需教师精心地培养。要以教材为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我在旅游班新授“PPT演示文稿”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到旅游场所拍摄大量的照片,课上让学生制作PPT。有的学生根据路线来介绍,有的学生根据景点特色来介绍,有的学生根据时代变迁来介绍。最后,学生当导游,教师当游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展现出不一样的景点讲解效果。学生因为自主探究,还深入挖掘理解知识。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游戏中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总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现代素质教育新理念。只要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勤劳做事,踏实做人,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贯穿在技能或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劳动纪律意识,成为能够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才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最高境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波.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潍坊学院学报,2005(4).

[2]刘心笠.浅谈计算机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紧迫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
“薪”局待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开展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紧迫性与制约因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