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杨绛谈往事

2015-05-30石晶晶

关键词:钱瑗我们仨杨先生

石晶晶

2013年,杨绛在《文汇报》副刊发表新作《忆孩时》,包括《回忆我的母亲》《三姊姊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太先生》《五四运动》《张勋复辟》等五则随笔。杨先生虽已逾百岁高龄,文章依然字真句实,流畅清晰,细节生动。

杨绛说:“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现称青年节。现在想来,五四运动时身在现场的,如今只有我一人了。”然而,不论“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如何卓尔不群的地位,在八岁孩子的记忆中无非是很多高大的学生在路上跑来跑去,举着小旗子念整齐划一的口号,“没什么好看的”,何况爸爸妈妈正等着她回家。

杨绛睡前会翻看旧书,找见孟森著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上面有钱锺书圈点打勾的地方,都折着角。她饶有兴味地细读,忽然想起这部论著的作者恰是自己小时鞠躬行礼的“太先生”。杨绛说:“可是我无法告诉锺书了,他已经去世了。我只好记下这件事,并且已经考证过,我没记错。”描写钱锺书、杨绛伉俪情深的文章铺天盖地,都抵不过当事人浅白平淡的一句陈述。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仨》

杨绛在女儿钱瑗和钱锺书先后离世之后,以文字回忆了一家三口共同经历的喜悦与艰辛,含蓄、节制地记录了夫妻一世的风雨同舟以及难以言说的哀恸。在世人眼中,杨先生饱经世事、命途坎坷、老迈孤独,可她却写:“人生四苦:生、老、病、死,可是‘生有什么可怕呢?我至今该说我还没懂呢。”她活得不急不躁、有滋有味,甚至可以说责无旁贷,她要把钱锺书大量的中英文手稿、读书笔记整理出版,她译注了柏拉图的《斐多》,她有条不紊地出版了《我们仨》、《我们的钱瑗》及《走到人生边上》。杨绛在追问生死,人生的价值与灵魂的去向是她最为关注的问题,她依靠生活交给她的那些事以及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自问自答,解惑并存疑。

杨绛先生创作广泛,平实简练的小说、白描浅淡的随笔、精彩严谨的译作、妙趣横生的话剧剧本,均对人间世象寄予相当的同情又佐以温和的讽刺,呈现出一种静观的智慧。静水才能深流。

躺在医院病床上,我直在思索一个题目:《走到人生边上》。一回家,我立即动笔为这篇文章开了一个头。从此我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我寻寻觅觅找书看,从曾经读过的中外文书籍——例如《四书》《圣经》,到从未读过的,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例如美国白璧德的作品,法国布尔热的《死亡的意义》。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我这里想通了,那里又堵死了。

——选自《走到人生边上·自序》

猜你喜欢

钱瑗我们仨杨先生
那时候我们也经常被同一个蚊子咬
我们仨
女儿的感恩
言传不如身教
Education from Role Models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艺术融汇与民族屹立——盛杨先生访谈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