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近期相亲热潮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5-05-30BetulDemir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婚恋观

Betul Demir

摘 要:近年来,80后男女单身族尤其是广大城市白领们,热衷于各类相亲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而产生的相亲角、万人相亲会、相亲类电视节目、相亲旅游产品等等,一时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城市白领相亲热现象的出现和流行,其主观原因包括择偶标准和需求动机不足,客观原因包括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和作为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性。从目前的相亲运动中,可以窥见现代青年婚恋观和择偶观的变迁。但当今许多相亲活动或电视相亲节目却泛滥着拜金主义、喜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对节目的受众尤其使青少年的人生价值产生了不良影响,且在其玫瑰色面纱的背后,使真金白银的“相亲经济”。

关键词:相亲热;婚恋观;社会影响

相亲,古已有之。所谓相亲,就是在媒人或介绍人的牵线搭桥之下,已有意联姻的男女双方的约会和见面。相亲曾经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传统民俗现象而存在,是中国传统婚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对自由恋爱的推崇逐渐使“相亲”这一古朴的婚恋形式被人们淡忘,成为过时和守旧的象征了[1]。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剩男剩女”的出现,相亲又悄然盛行于80后这一代爱追求新奇、刺激、浪漫的年轻人中间[2]。而城市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白领们已加入并逐渐成为了这个相亲运动的主力军。

2010年3月江苏卫视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一推出便受到追捧,之后更是创下收视奇迹,形成了足够的眼球效应。之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安徽卫视的《缘来是你》、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一并形成热播局面,举国“围观”“剩男剩女”相亲的娱乐盛会到处上演。而各种城市的“相亲角”和“万人相亲会”也屡见不鲜,如上海某公园一角自发组织并形成了以父母摆摊挂牌的方式,帮助子女寻找结婚对象的一个免费平台;南京白马公园内每月末定期举行“万人相亲会”,据报道已经促成近万人走进了婚姻殿堂。而各种婚恋交友网站更是方兴未艾,如世纪佳缘、珍爱网、百合网等均是颇具影响力的,其中“世纪佳缘”网站自2003年诞生以来,每年以5万新注册会员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共计注册会员已超过50万[2]。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同类网站也层出不穷,如“嫁我网”“爱情公寓”“缘分空间”“ 江南情缘”等。总之,随着“剩男剩女”的出现和各种媒介的助推,将人们拉入了一个“新相亲时代”。

如此突出的现象背后,其产生原因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学意涵,而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甚至社会结构的转变,以及产生的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均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当前相亲热产生的原因

对相亲热产生的原因,其实可以归之为“剩男剩女”大批量产生的原因,正是现今为数众多的都市“剩人”们的出现才迫使早已作古的“相亲”传统重新流行。现今研究中,对目前相亲热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均指向伴随现代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城市性和大都市精神,因为它们导致了男女青年尤其是白领一族固定的工作环境和狭小的交际空间,从而限制了达到适婚年龄白领的婚恋机会。

由城市性引发的后果之一便是都市“剩女”与“剩男”的流行。他还指出,中国“剩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竞争加剧而导致的平均学历提升和工作年龄推迟,以及因为推迟的工作年龄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和都市白领必须承受的城市高房价、高工作负荷、高生活成本的压力。陈兰芬则从现实的角度对80后女单身族“相亲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迫于父母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剩女现象引起的危机感使有些女性想靠嫁个富男人或好男人而回避就业压力;为了不错过最佳生育年龄而投入相亲活动[3]。费洁(2010)指出,电视相亲在相亲成功情况下的搜寻成本和相亲失败情况的沉没成本均小于传统的相亲模式。参与者通过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择偶需求,大大提高了相亲的效率,通过电视节目的播出,部分观众可能会成为参与者的潜在相亲对象[4]。

另外,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上分析城市白领想亲热现象的出现和流行,主观原因包括择偶标准高和需求动机不足;客观原因则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和作为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性。其中,城市性指科层制的现代公司机构中数量庞大的白领阶层的存在;城市居民首属交往被次属交往所代替;城市居民生活成本高,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代价高。社会性指由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导致的婚姻结合方式的转变。

从相亲热看婚恋观的变迁

从目前相亲运动中,我们得以一窥现代青年婚恋观和择偶观的变迁。最典型的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中某女嘉宾的“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曾引来舆论一片哗然。现代高生存压力面前,青年们对物质保障的重视程度增加是婚恋观的一个重要转变。而8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其婚恋观也有独特的理念。

王芳(2011)根据《非诚勿扰》中344位男嘉宾的自我条件描述和择偶标准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男性对自身条件的描述中,除了年龄、职业、地区这三个基本条件外,提及频数较多的依次为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经济条件、学历、能力才干,即偏重择偶条件中的精神因素和经济因素;在男性对配偶的要求中,男性提及频数较多的依次是脾气、双方的相容互补、相貌、思想品德、身材。王志华指出,当前电视相亲节目中,女嘉宾大多不仅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利,似乎预示着平等甚或女性当道的性别关系图谱就此建立。而最终决定权的男性归属、女性言语中表现出的对男性的依附、非常规形象女性相亲的低成功率却说明这依然是一个“男权当道”的社会[5]。杨文军(2012)指出,相亲过程中恋爱对象角色和位置的转换,都是对传统婚姻恋爱观及其方式的一种颠覆。相亲节目中男人一直处于被审视的位置,且相亲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女生是否同意和“亮灯”,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男女相亲和嫁娶方式已经相去甚远,森严的男权彻底被颠覆,男人开始出于被挑选的位置[6]。王青(2011)指出变化的不仅是婚恋观、家庭观、幸福观,更有价值观、人生观。反映了当今人们面对富二代、啃老族、拜金女、炫耀男的时候,表现出心生羡慕的社会症候以及普遍的社会心理焦虑[7]。

相亲热的社会影响

一个已经被公认且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它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这里仅就相亲热——以相亲类电视节目为主——对青少年及大学生价值观和婚恋观的影响;以及它产生的“相亲经济”效应两个典型的方面进行梳理。

高欢(2010)指出,电视相亲节目一夜走红,有其自身的原因,然而这些以收视率为至高追求的相亲节目,却泛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对节目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相亲类电视节目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社会主流人生价值观;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电视相亲节目的监管;形成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教育合力。

裴文彬(2006)通过对南京、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大城市盛行的相亲会的研究分析指出,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相亲活动层出不穷时,其玫瑰色面纱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相亲经济”。并以上海世纪公园的大型相亲会为例,指出除了门票收益,主办方还设计了各种游戏黄浦江轮渡、幸福摩天轮等内容,收费甚至在百元以上。而南京万人相亲服务中心则同其他景点合作安排相亲活动,如在周庄举办的“水乡寻梦千人携手相亲游”,全部费用包括周庄门票和来回车费尽管只有99元,但在这十分庞大的规模效应下,主办方还是赚了不少。另外和酒业集团、酒店等都有过赞助或合同,而回报亦是“相当丰厚”的。他还援引相关专家观点指出:“相亲经济”有可能形成规模不小的产业,能带动餐饮、娱乐等一系列产业。据估算,仅长三角地区的相亲市场,每年可开发的商机就高达数10亿人民币[8]。

举办相亲会带来的高额经济效益。首先,媒体通过获取商家的高额赞助得到直接的收益,而回报是给商家提供冠名权、广告策划和宣传。其次,通过向参与者收取会费也能获得十分可观的利润。同时,媒体可以增加收视率,扩大品牌效应,从而可吸引更多的商家投放广告,并为下一次的相亲会招揽观众。

现在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大多还没一个正确成熟的恋爱观,而电视相亲节目对大学生恋爱观却有着不当的引导,且与传统价值观相冲突。从节目整体内容上看,它向大众展示和传播的是一种很现实的交友恋爱观念,现代人的婚恋观已经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移到了更现实的社会中来。而相亲节目大多不超过30分钟的相亲过程,则明显体现了现代“快餐式”的婚恋形式,这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产物,且与近几年来持续上升的离婚率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孙沛东.“白发相亲”——上海相亲角的择偶行为分析[J].南方人口,2012,(02):30-36.

[2]胡小武.城市性:都市“剩人社会”与新相亲时代的来临[J].中国青年研究,2010,(09):26-29.

[3]罗琪,徐晓军.论青年白领相亲过程中的“弱关系”假设及其实质[J].青年探索,2010,(01):63-68.

[4]费洁,诸葛安然.关于电视相亲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商业,2011,(23):275-276.

[5]王芳,荣岩.从电视相亲节目看男性择偶——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344位男嘉宾为例[J].青年研究,2011(02):31-40.

[6]杨文军.论电视相亲行为对传统婚恋观及方式的冲击和颠覆-以《非诚勿扰》为例[J].电影评介,2012,(03):77-79.

[7]王青.情感超市与媒介霸权:对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反思[J].中国电视,2011,(07):21-25.

[8]裴文彬,姚玉洁,张道生.涌动在长三角的相亲经济[J].记者观察(上半月),2006,(08):16-17.

作者简介:

Betul Demir,土耳其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婚恋观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