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背景下昆明大观楼的文化潜质与创意思考

2015-05-30石钦红川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动画创作数字时代

石钦 红川

摘 要:昆明大观楼文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其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大观楼长联的动画创作正符合当今个性化传播的要求,通过把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新媒体技术与自然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

关键词:数字时代;大观楼长联;动画创作

项目基金:本文是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云南元素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344)

一、大观楼与“天下第一长联”现状

昆明大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楼。在大观楼楹柱上挂着迄今为止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天下第一长联”,为清朝孙髯翁所作,长联气势磅礴,文采飞扬,韵致优雅,评古论今,脍炙人口。全联共180个字,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以前对“天下第一长联”的宣传是通过多种书刊影印出版、电视记录片向全国播放,以及英译本、书法、篆刻、工艺品等。按照一般的宣传结果来看,“天下第一长联”应该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的“印象”,然而真正的结果是“天下第一长联”国外的游人看不懂,中国人有的也不一定能看懂,小孩更不懂。目前对“天下第一长联”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文学的角度,比如“从大观楼长联的美学意蕴分析对联的美学原则”、“大观楼长联的艺术独创性及影响”、“大观楼长联对后世的影响”等。由此可见,在众多的研究中还缺少以大观楼长联本身为基础又符合当下数字媒体时代利于网络传播的数字动画创新研究,亟需这种无国界、无年龄的视觉艺术解读方式,把长联里的意境通俗化、现代化、形象化,通过动画的形式把这里的文化介绍给各种层次和不同国籍的人。

昆明大观楼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其特殊的地理历史状况,使“天下第一长联”在旅游资源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这份珍贵的遗产,如何去承继 如何在现有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掘出深层次的人文旅游资源,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更高?这是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数字时代的“动态图像”阅读特点

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读图”紧跟时代成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众多信息进入眼球的一刹那,视觉往往对运动状态的图形、物体比静止的图形、物体更敏感,动态图像取代静态图像成为当代数字时代发展中“快速读图”的一种趋势。因此,动态图像是“快速读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对数字时代的“读图”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从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视频影像和越来越火的视频网站来看,“静态图像”已经逐步被“动态图形”取代,“动态图形”将会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动态图像除了有静态图像直观化的特点之外,还有生动性、奇观性、娱乐性、交互性、易传达性等优势。借助网络技术“动态图像”这种特殊的“阅读”方式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这种“动态图形”艺术就是“动画”艺术,成为当下颇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网络动画的发展,使得网络动画作为信息传达的载体在数字媒体时代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网络动画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大大的满足了人们迅速捕捉信息的需要,而网络技术作为核心动力推动了这一进程。在动画制作方面,无论是电脑制作还是传统手绘,都能激发和调动制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把许多在现实中异想天开的情境、意境、心境在动画中得到充分展现,动画的这种创作形式不仅提供给了创作者一个触摸梦想的方式,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放射激情的美轮美奂的意象空间。数字时代的来临,“动画”这种传播形式符合人的心理机制,使得图像成为世界性无障碍识别的主要形式之一,很多优秀的动画短片整部片子没有一句人物台词,只有一些简单配乐或背景音乐,却能让观者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创作情感,它使得人们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与获知成为可能。

三、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动画创作内容思考

动画的传播特点就是动态视觉化,视觉传播以运动视觉为认知的表现形式传递信息,传播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昆明滇池大观楼中的“天下第一长联”也可以创作成动画艺术, 创造中思考“天下第一长联”中“喜”和“叹”的场景、意象设计与视觉的对象、观者、时代语境之间的联系,创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国际语境的动画艺术,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传播力量,因势利导,广辟传播渠道,让“天下第一长联”不仅被文化界所知,也被学术界、艺术界、设计界等更大范围的人所知,还能走出国门,提升“天下第一长联”的市场影响力,并为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做好铺垫。

“天下第一长联”动画艺术有什么样的创作动机?视觉表现形式如何?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观者以何种方式观看?观者看到了什么?效果如何?对于地域特点、观者的画面初步思考为:上联以站在大观楼顶为原点,从眼前景色设计入画,由近到远,四季之景不同变化,图文并茂,数据翔实,放眼西看,茫茫一水,隔水远眺,群峰起伏,宛若一位青丝秀发仰卧水滨的少女等。画面设计需要有特写、近景、远景等景别交替。画中有飞禽走兽和水生动物,五色交错,光彩照人。还有特别的视觉色彩创意体现,如青天红日,绿水碧洲,黄稻白沙,红荷翠柳,以及显眼的翠羽与丹霞齐飞,一个放浪形骸、潇洒自如、“胸中常有诗”的髯翁,“举筋白眼望青天”,敞开上衣,后推帽子露出前额,徜徉于滇池画卷里,尽情歌唱,赞美“江山如此多娇”,流连忘返。下联是灰暗的历史画卷,怀古抒怀,重在一个“叹”字,气势磅礴“叹”那些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和那些费尽了移山心力的“伟烈丰功”最终也挡不住时代的更迭,就像朝云暮雨,转瞬即逝,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深思。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

研究长联里的意境通俗化、现代化、形象化,用想象力去表达对“五百里滇池”的发现,同时深入研究台北故宫文创产品一年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带来5.5亿元新台币的收益,这些或形或意的文创商品成功的秘诀在于提炼出“将中华文化底蕴与人文逸趣融于时尚设计中”的理念。借鉴成功的经验,大观楼长联的动画创作可以提炼为“将最原生的乡土文化精髓和民族文化经典全新整合重构”的理念,反复推敲,对比研究,向专家求证,融合团队的共同智慧最后形成创新艺术作品。

四、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动画艺术由于它的直接性的视觉冲击力在数字媒体时代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表达体系,在艺术造境方面达到无法“言传”的效果。昆明滇池“天下第一长联”的动画创作是当代图形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通过图形创意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作品。

昆明滇池大观楼属于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文化资源丰富,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景区里有一些书籍,长联的文章介绍、书法、书签与一些常见的饰品,但缺少从“主体美、意境美、感情美、风格美、语言美、实用美”六大范畴来对长联创新开发的视觉艺术产品。“大观楼长联”的可视化视觉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出来,以动画的方式达成“天下第一长联”无国界、无年龄的传播,让外国人能看懂,中国人也能理解,小孩也能明白,就能给大家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刺激,人们对这个“天下第一长联”印象深刻了,作用就达到了,那么就会给滇池大观楼增加附加值,或多或少的其他相关产业链也可以顺势开发。 文字有语言,图形无国界。借助动画艺术与网络技术与服务,积极推动了滇池“大观楼文化”的对内对外传播,促进云南创意产业化发展。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使得“云南文化”走出云南,走向国际,让更多的人由此了解云南民俗和民族传统,也使得族群内的民族激起自我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

五、结语

昆明滇池大观楼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应该纳入科技进步工作这个大范畴,统筹安排, 齐抓共促,使科技进步工作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实现良性互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强力推动和支持,但是开发的时候须将现代科技技术融入到历史文化开发之中,这样能够充分体现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做到两者的有机协调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和影像推进了数字媒体时代的“快速读图”的发展,借助网络技术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现代的动画艺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的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的动画创作正符合当今个性化传播的要求,是对大观楼文化潜质的一次挖掘,利于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的交流,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互联网时代以前文化的交流相对落后,还没有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科技进步使这一难题得以轻松解决,互联网成为最快捷、便利、全面地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利用这个窗口采用“无国界”的动画形式可以让世界其他民族了解我们的文化,这将大大促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3.

[2] 李忠斌.论科技进步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以土家族为例[J].民族研究,2002,(03):31-46.

[3] 肖珂,森文.“读图时代”与动画泛化[J].艺术探索,2012,(02):56-58.

[4] 章立明.昆明大观楼长联的符号学解读[J].民族艺术研究,2000(05):65-69.

[5] 张飞祥.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4,(03):108-109.

[6]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石钦,云南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艺术教学管理与艺术设计。

红川,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动画创作数字时代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