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在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中的作用

2015-05-30杨文玉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加强管理死亡率

杨文玉

【摘要】目的:探讨在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中,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所有高危孕妇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高危孕妇管理措施进行管理,观察组孕产妇应用加强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分析并比较加强高危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孕产妇的生产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无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并控制可能引发危象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关键词】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15-02

高危孕产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危险,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1]。现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进行研究,探讨加强高危孕产妇妇管理在改善孕产妇生产结局中发挥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进行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高危孕婦诊断标准:孕妇存在骨盆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甲亢、并发外科疾病、胎位异常、3次以上人流、生育畸形儿史、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或高龄初产妇、乙肝等情况。在对照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57±6.23)岁,孕周12~40周,平均孕周(38.76±1.21)周,48例经产妇,72例初产妇。在观察组中,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36±6.45)岁,孕周15~40周,平均孕周(38.17±1.05)周,45例经产妇,75例初产妇。两组高危孕妇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高危孕妇应用常规高危孕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医务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胎动、血压、体重等指标,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支持,并遵照医嘱给孕产妇使用适宜的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应用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有:

1.2.1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

建立高危孕妇筛查小组,定期对高危孕妇进行筛查。筛查小组主要有妇产科主治医师、内科医师和护理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高危孕妇筛查工作,并建立高危孕产妇档案,严格根据高危孕产妇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保证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诊治。

1.2.2建立高危孕妇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其中,建立健全转院会诊制度的同时,成立高危孕妇急救专家小组,并对各个地区的助产方法和技术进行指导,保证各个地区的助产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将高危管理规范制成宣传册,并督促各个医疗机构的妇产科人员学习相关规范,保证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顺利进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高危孕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高危孕妇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管理质量。

1.2.3加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

孕妇出现不良情绪时,医务人员积极与孕妇沟通,鼓励孕妇,帮助孕妇树立顺利生产的信心。医务人员向孕妇讲解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和应当注意的事项,嘱咐高危孕妇加强自我管理。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嘱咐孕妇多食用低钠、高蛋白、高钙、高钾的食物,并合理控制饮食量,保证孕妇体重在合理范围内。护理人员应指导高危孕妇合理休息,并注意采取正确的体位。医务人员指导高危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情况,并勤听胎儿胎心,且医务人员应加强临产孕妇的胎心监测,如果发现胎心、胎动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医务人员指导孕产妇每天间歇吸氧,并对高危孕妇补充维生素C和葡萄糖。如果产妇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阵痛的情况,医务人员应指导其卧床,并使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使用对应药物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高危孕妇的分娩结局,统计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无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危妊娠存在较大的风险,且年龄大于35岁、妊娠3次以上、服用影响胎儿的药物,以及接触过有害物质、病毒、放射线等情况均可能会引发高危妊娠[2]。以往高危孕妇的管理工作重心均在高危孕妇的临床护理等方面[2]。目前,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加强了对高危孕妇的管理,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且取得的效果较理想[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无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加强高危孕妇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高危孕产妇的生产结局。高危孕妇由于身体的原因,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孕妇食欲不振、治疗依从性差等情况[4]。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孕妇沟通,掌握孕妇的不良心理,并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消除孕妇的不良心理。如孕妇担心胎儿不健康时,护理人员可向孕妇详细讲解胎儿的情况,并告知孕妇保持平稳情绪的重要性,从而使孕妇心理稳定。且医务人员应及时清洁病房,尽量减少在房内的操作,为孕妇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孕妇安心待产。

相关主管部门加强了高危孕妇的筛选工作,建立了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制定了管理规范,并健全了高危孕妇的转院和诊治制度。这些管理措施均有效提高了高危孕妇的管理质量,促使高危孕妇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上引发高度危象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并发外科疾病、不良孕史等[5]。对此,医务人员加强对此类不良因素的控制可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医务人员加强对胎动、胎心的监测,能够实时掌握胎儿的情况,且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尽早改善高危孕妇的不良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健全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并控制可能引发危象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翁海霞.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规范管理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08):970-971.

[2] 蔡叶萍,黄书炜,吴爱芳,等.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筛查、监测和管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06):813-815.

[3] 王海鸥.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孕期管理对改善其妊娠结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20(07):124-125.

[4] 马小萍,马春芸,陈明峰.高危孕妇孕期个体化综合性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19(06):826-827.

[5] 陈宇芬.禄劝县1168例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与总结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6(02):190.

猜你喜欢

加强管理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正阳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状况分析与研究
如何当好一个普通高中实验班的班主任
浅析医疗欠费形成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