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早产儿早期输液量对重症湿肺预后的影响

2015-05-30林萍田婧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早期

林萍 田婧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早期输液量对重症湿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入我院治疗的50例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早期输液治疗,根据输液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20例,B、 C组两组各15例, A、B、C三组输液量分别为20~39ml/kg.d、40~59 ml/kg.d、≥60 ml/kg.d。观察三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三组无叶间积液加重或透明光度减低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短于A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液量的增加,患儿尿量也增加,三组尿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行早期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同时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与尿量的监测;过多输液量会使患儿呼吸支持时间延长,不利于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晚期早产儿;早期;静脉输液;输液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26-02

新生儿湿肺是由于患儿肺内液体积聚,未及时清除从而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患儿在出生后2~5d便可自行缓解,但重症湿肺患儿无法自愈,需给予吸氧与对症治疗。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依赖呼吸支持等特点,除了给予患儿呼吸支持与生命体征监测等一般治疗外,还需早期行静脉输液治疗,但目前临床对早期输液量还无统一标准[1]。本次研究以我院50例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早期输液治疗,以探讨晚期早产儿早期输液量对重症湿肺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0例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早期输液治疗,根据输液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12例男性,8例女性,平均胎龄(246.3±5.6)d,平均出生体重(2.63±0.63)kg;B组8例男性,7例女性,平均胎龄(248.4±6.0)d,平均出生体重(2.58±0.65)kg;C组9例男性,6例女性,平均胎龄(246.1±5.7)d,平均出生体重(2.60±0.59)kg。三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呼吸急促,且呼吸困难呈逐渐加重,行胸部X线检查显示有湿肺改变,伴有呼吸性酸中毒与低氧血症等,严重者还可并发气瘘等,急需呼吸支持;院前未采用肺表面活性药物治疗;晚期早产儿出生后24h内发病者。排除标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羊水吸入,腭裂、先天食管闭锁等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肺表面活性物质异常,感染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肺部改变。

1.3治疗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对存在新生儿湿肺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血压、血氧、心电等监测。若患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应及时诊断,采取后续治疗。呼吸支持:轻症湿肺患儿在吸入空气后可能会出现发绀、呼吸急促、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等,此时应适当给予患儿吸氧,缓解呼吸困难。吸氧过程中,应注意湿化、加温氧气,防止二氧化碳积聚。重症湿肺患儿需早期实施无或有创辅助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肺通气与肺换气,及时纠正缺氧,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施辅助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应避免喉头水肿、鼻中隔破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待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病情缓解后应尽早撤离呼吸机。必要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如果采取上述治疗后,患儿缺氧症状仍無改善,存在呼吸困难等,可合理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合理限制补液:补液量=维持液+继续损失液+累及损失液,由此将新生儿早期输液量确定标准为体重>1kg者,每天输液量为80~100ml/kg;体重≤1kg者,每天输液量为100~105 ml/kg 。A、B、C三组输液量分别为20~39ml/kg.d、40~59 ml/kg.d、≥60 ml/kg.d。

1.4观察指标

通过胸部X线片检查了解肺叶间积液与透光度情况;呼吸支持时间与尿量。

1.5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 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釆用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表示为中位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 三组无叶间积液加重或透明光度减低与叶间积液加重或透光度减低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呼吸支持时间与尿量比较 B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短于A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液量的增加,患儿尿量也增加,三组尿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妊娠时间为34|(0~7)~36|(6~7)孕周出生的婴儿为晚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生理功能与肺发育不足,因此,极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其中以湿肺较为常见。有研究[2]表明,若早期不及时采取治疗,有13.3%的患儿可发展为气胸,有26.6%的患儿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丧失生命。由此可见,早期、及时对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实施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输液是治疗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就输液量的多少还无统一标准。早产儿总体液量较多,同时基础代谢率高于成年人,体液丢失也较多,因此极易导致细胞内、外液体不平衡。有学者[3]认为新生儿早期输液量确定标准为体重>1kg者,每天输液量为80~100ml/kg;体重≤1kg者,每天输液量为100~105 ml/kg,这不但维持了患儿的体液平衡,而且基本能够满足其机体代谢所需。但早产儿体液调节功能较差,肺代谢功能不足,发生水中毒、肺水肿等可能性较高,基于此,有学者[4]认为输液量以满足患儿基本代谢需求为原则,采取保守输液治疗即可。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经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C组无叶间积液加重或透明光度减低患儿例数少于A、B两组,而叶间积液加重或透光度减低患儿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尿量也多于A、B两组;B组呼吸支持时间短于A、C两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早期输液量过多可增加患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与泌尿系统的负担,引发肺水肿等。刘少君等[5]在其研究报道中表明,由于早产儿肾血管阻力较高,导致肾血流量低,加上新生儿肾小球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其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导致体内液体无法及时排除体外,从而引发水肿。而晚期早产儿严重湿肺患儿,不但存在上述问题,同时还伴有缺氧,这进一步影响了肾脏的代谢功能,促使体内潴留进一步加重[6]。因此,应对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实施限制性输液治疗,且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对患儿尿量的监测,合理调整输液量。

综上所述,对晚期早产儿重症湿肺患儿行早期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同时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与尿量的监测;过多输液量会使患儿呼吸支持时间延长,不利于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邓业芹,徐黎.巧用三升袋制作水床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压疮[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6):78.

[2]赵婧.羊膜腔输液和羊水置换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0):2872-2873.

[3]张卫红,刘汉楚,向赟等.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211-6212,6215.

[4]龚晓琴,彭华保,史文元等.早产儿湿肺36例临床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39(2):195-197.

[5]刘少君,童笑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湿肺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2):104-108.

[6]求伟玲,杜立中.177例新生儿湿肺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1,33(7):1040-1043.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早期
儿内科门急诊患儿肠套叠189例临床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心得
输液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