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集体跪拜父母 到底意欲何为?

2015-05-30李想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礼糟粕孝亲

李想

乌鸦有反哺之遇,羊羔有跪乳之恩。上海嘉定某学校800名学生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向坐在身边的父母行跪拜大礼,并在跪拜父母的过程中聆听老师和父母的教诲,深刻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面对为宣传孝道而举办的下跪教育仪式在社会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议,有不少学生家长表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更是不能理解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学校能以最原始的跪拜大礼教育孩子感恩父母,这实属难得;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自己很受感动,也希望这种活动能够向推广全国。不过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对,通过跪拜的形式教学生感恩父母、孝老敬亲,其实是校方为扩大社会宣传力度、为学校赢得更多的生源,而作的一场秀,并无实质意义。作家、教育学者叶开表示:这是一种可怕的方式,90年前,孝道就曾被指为文化糟粕,我们在推广时要有所选择。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被历代王朝所宣扬和推崇。但是要想教会学生懂得孝亲敬老的道理,难道非要通过跪拜这一形式吗?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在21世纪的今天,难道只有行跪拜大礼才能让学生懂得孝老敬亲吗?学校教育难道只剩下了磕头下跪吗?

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孝敬父母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孝敬父母也不是通过磕一个响头、听一场教诲就能实现的。在今天的世人看来,跪拜是历史留下的糟粕,是封建君主制和家长制留下的封建等级秩序,是对世人地位平等制度的挑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传授真知的地方,磕头下跪本身就是封建礼仪,难道学校领导和老师不知道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吗?磕头下跪岂能在学校出现?

或许学校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如果将好事办成了错事,那就会南辕北辙。对父母感恩最不需要的形式就是下跪,孝不是糟粕,但下跪这种教育形式却是糟粕。因为下跪是封建社会为维持等级秩序而规定的礼节,在辛亥革命中就宣布取消了,而代之以鞠躬、作揖、握手、行注目礼。如果学校教育还让孩子对父母下跪,岂不是现代教育方式巨大的倒退?

有人说,跪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其实人与人之间,无论父与子还是母与女,都应互相尊重将心比心,而不是强行要求子女磕头下跪。如果我们的教育连最起码的尊老敬亲都需要通过“以毒攻毒”的方式来进行,岂不沦为笑谈?如果学校只是想借助举办此次活动而达到某些目的和想法,更是不可原谅和宽恕的!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扯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其实,与其大张旗鼓地搞形式,不如把孝老敬亲融入日常的点滴生活中。

——摘自“中国文明网”

点评

针对上海嘉定某学校800名学生集体跪拜父母这一事件,作者没有人云亦云,也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用冷静的目光加以客观的审视。文章首先从古语“乌鸦有反哺之遇,羊羔有跪乳之恩”入手;然后展开辩证分析,从多个方面阐述孝道不能流于形式的观点:最后以李克强总理的名言及对社会的呼吁结束全文,升华主题。文章条分缕析、事例典型、思考理性、语言富有感染力,读罢让读者对新时期如何孝老敬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猜你喜欢

大礼糟粕孝亲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潘大礼教授简介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吃什么等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爱情寓言
赡养孤老不为钱孝亲奉献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