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0学生“孝敬节”跪拜父母

2015-05-3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弘扬仪式

2015年1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家长坐在各自孩子的教室里,听学生代表上台讲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站在父母跟前,亲口向父母表示感谢。接着老师让学生在父母头上寻找白头发,拔下一根,放在学校事先制作好的“白发珍藏卡”里,永久留念。随后,全体师生来到大厅,仿照近年来国内祭奠人文始祖的仪式,举行了“祭祖大典”。主祭、陪祭等人员身穿“汉服”,行礼如仪。

在“祭祖大典”之后,学校还举行了跪拜父母的仪式。800多名学生集中在大厅里,站成四排,父母坐在跟前。全体学生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教诲,双方促膝互动交流。

对此,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仪式向学生普及孝文化,自己很感动。不过,也有教育专家表示,早在几十年前跪拜就被指为文化糟粕,我们在推广时要有所选择。

多维解读

下跪行孝的教育方式很可怕

90年前,鲁迅先生在著名的《二十四孝图》里猛烈批判过封建礼教的可怕,对其非人性的性质也有深刻的揭露。如今,总有一些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去干与时代极不合拍的事情。学校让学生在大庭广众下集体下跪,绝对称得上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

首先,孩子的人格尊严不应被矮化。人和人之间,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其正常的关系是相互尊重,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依靠类似搞活动、作秀的方式去强行推广所谓磕头、膝行这样非人性的礼教。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矮化了孩子的自尊。其次,孩子的身心应受到必要的保护。让学生集体给父母跪拜,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有违《未成年人保护法》。孩子对父母的爱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但不是这种被要求下跪的可怕方式。

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应该有所取舍。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儒家文化,还包括各类诸子百家文化,以及影响深远的佛教文化等。弘扬传统文化,得先搞明白哪些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是并行不悖的。提倡孝道感恩,也不可不辨析正误,特别要防止误入以丑为美的歧途。学校要弘扬传统文化和感恩精神,但切忌念歪经、表错情。

别让孝道成“笑道”

从请名人演讲、组织学生集体给父母洗脚,到今天的学生集体跪拜,学校对孩子的孝道教育还是蛮拼的。看着这些额头点地、小臀朝天的孩子们用肢体表现出来的虔诚,你不得不说这些孩子是乖巧懂事的,也是心诚意悦的。但这些学生能在学校以臣服的姿态下跪,却未必愿意在父母面前单独下跪。因此,传导到这些孩子身上的正能量到底有多少,恐怕还是不能过于乐观。而经过了现代文明思想的广泛洗礼与传播,诸如跪拜之类的中国传统文化,由教育机构用如此隆重的仪式表现出来,正能量即便有,副作用恐怕也不小。

百善孝为先,但孝的核心不在于下跪,不在于臣服,而在于对长者的敬重。而且下跪与现代文明社会所追求的独立思考、独立精神、独立人格,与不唯唯诺诺地盲从的现代孝道文化存在明显的冲突。中国社会不缺这样那样的仪式,最缺的是对于仪式所传导的内涵的心领神会。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是给孩子灌输这些融合了现代文明、社会责任的传统孝道意识,而不是像赶鸭子上架一样将孩子们集中起来搞一场下跪仪式。礼仪有形式,但不加取舍的孝道教育形式,很容易被人当成“笑道”。给孩子一时的催泪,不如教他们一点一滴地感恩回馈。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弘扬仪式
弘扬爱国精神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开营仪式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