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2015-05-30邱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功利化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邱丹

从新课改以来,最大的热点就是提倡教学中要注入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人文精神细分在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应该是人文精神播洒的主阵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价值交汇的连接点。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就是对于学生的人性尊重,让学生的自由意志得到发扬。

一、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人文精神内化的现状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和所有的高考科目一样,受制于高考制度和命题这条无型的枷锁。题目考法的单一性和答案的唯一性,都给本来应当充满生机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障碍。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于答案往往持有异议:既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为什么到了试卷上就变成了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了呢?因此,语文教学为了适应考试,自然千篇一律地往标准答案靠拢。这既不能发展学生的自由意志,更是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信条,放大了语文的工具性,而破坏了语文的意境美和精神性。

其次,语文教学过于功利化。社会的整体功利性对于教育是一个整体不利的外部环境,目前的教学就处于这样一个不利的地位。一方面,教师本身的教学意识“功利化”,这种功利化体现在应试性,更体现在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化,学习是为了考试,是要有产值回报的,所以,学习热情和学习理念都不可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注重呆板的思想教育,抑制自由意志的发扬。高中是青少年最叛逆的阶段,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人文学科最大的职责恰恰应该是引导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但是就目前而言,语文的思想性显得呆板、牵强,时代性不突出,原则性又模糊,而教法上更是无法体现对于人性、生命的感悟。

这样的语文教学现状,不仅割裂了汉语言的整体性、独特的审美情趣,而且没有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个值得尊敬的个体来引导。

二、如何推进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内化

要改变现状,该如何做呢?当然,教师要有人文精神的意识,这是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教师注重专业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实际操作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时间和空间。

表达,是语言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语言工具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再现人文精神性的重要途径。很多时候,教学设计总是面面俱到,留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却很少。课堂表达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场,群体的交际和思想的交流是最好的情境设置,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时间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一方面,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达;另一方面,不要随意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否定。教师要保持开放的态度,让学生勇于表达,并且尊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 培养学生的理解深度。

社会性人文学科最大的优势,不是逻辑演算,不是宇宙探秘,不是生产力,而是帮助个体完成人格发展,顺利接收社会化。就语言来说,除了学会表达,提高理解力也相当重要。高中语文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读懂每段文字上,或者放在听懂某种口语表达的潜台词上,让学生感悟和领会情感语言。所以,阅读理解绝对不能是机械的答题程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悟语段篇章的社会语言和情感语言。

第三, 尊重每个学生。

大班上课,往往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这些不同性格、不同成长背景和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给予课堂多元性的同时,也会带来课堂的“冲突”。这些冲突是社会性的提前预演,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经历。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和社会经验来理解学生,颐指气使地对这个说对,对那个说错,人为地去打破语文课堂自带的人文精神。所以,尊重每个学生,尊重课堂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汉语言教学,人文精神的渗透非常重要。教师不可能决定学生的未来,但是如果教师的教育能在他们的未来占有一席之地,能在他们彷徨迷茫时给予帮助,那么这种教育就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功利化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