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2015-05-30闫信雄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徒弟一节课学案

闫信雄

教学硬件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许多学校都将面临着师资力量减弱、新老衔接的问题。教师是立校之本,一个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教师。年轻教师更是学校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有效利用这笔宝贵的财富,让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能尽快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拜师傅,收徒弟,师徒结对”,来提升师资质量是多数学校常采用的方式。那么师徒结对中,师傅如何对徒弟进行有效的指导、徒弟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J.Posner )曾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年轻教师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经验”无从谈起,此时学校为他们安排师傅指导,那真是雪中送炭。不仅让年轻教师迅速适应教学,更让他们的教学成长少走许多弯路。师傅对徒弟的有效指导,关键在于经验的传授,完整的指导流程主要分为备课、讲课与评课、教学反思三个阶段。

一、备课

第一步,授课年轻教师先独立完成授课内容的教学设计和学案,然后在备课组会上说课,即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案编制情况、采用什么方式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第二步,年轻教师的师傅组织全组学科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案进行讨论、研究、指导,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方法、教学支持条件选择、问题设置、师生活动安排、例题练习选取、讲与练时间安排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推敲,最后确定出确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

二、讲课与评课

“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好课”不仅是每位教师的追求,更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具体做法是:年轻教师先在一个班试讲一次,结束后马上进行评课修改;然后再进行二次同内容不同班级的追踪课和评课。

1.试讲。试讲是备课工作的课堂实践环节,试讲课面对的听课者不单有学生,还有与平常上课不同的特殊对象,他们既是听课人,又是审查者、评论者,上课的教师也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被视性。这就决定了试讲课不同于平常意义的上课,它要求上课教师认真对待,在课堂上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更高要求和学校“先学后教、问题引导、精讲精练、当堂检测、课后配餐”的教学方针。在试讲课上,教师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要求听课的师傅们及时记录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完成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师生活动的情况、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的亮点及不足、对教学的建议及改进等。

2.评课。整个流程要进行三次评课,试讲一次,追踪两次,而且每一次课结束后要马上进行评课。第一步,授课的年轻教师先谈自己对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整体评价、对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等。第二步,学科组教师根据听课时记录的情况评课,学科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要畅所欲言,就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第三步,年轻教师的师傅根据学科组教师提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徒弟,再一次构建和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

3.两次追踪课。根据年轻教师第一次试讲后的评课修改,再进行二次同内容不同班级的追踪。即把一节课进行三轮熔炼,这种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脑力上的,对一节课真是千锤百炼。因此,每一次上课,年轻教师都有收获,在一次次遗憾中,一次次改进,一次次进步。这些都离不开师傅的指导,离不开课堂上的实践。如此下去,熔炼出的精品课就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上课的一种方法与技能,有了这些上课的方法和授课的技能,就会成就年轻教师的优秀课堂和他们成功的教学生涯。

三、 进行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发展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一方面,师徒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和讨论,能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另一方面,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和增长新知识与发展新技能的喜悦。

随着高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招聘了许多年轻教师。在此情况下,年轻教师如果不经过严格历练,是很难胜任高一到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师傅指导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一定不要让师傅指导流于形式,一定要注意提升师傅指导的有效性。师傅指导不仅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也让师傅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徒弟一节课学案
收了一个小徒弟
Mark Twain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乡愁导学案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两个徒弟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