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

2015-05-30梁杰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弘扬人文

梁杰梅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导致西方的价值观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被疏忽和冷落。而在今天的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教学也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学习也变得功利,而忽视道德文化的熏陶和人格的培养,即对人文教育忽视,导致很多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精神空虚。

一、弘扬传统文化  任重而道远

1.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其内核在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仍然适应,也趋向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教育。

2.现代语文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重视“实用”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把语文训练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培养具有道德操守的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就是我们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此,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语文教学强调的人文性要求是相互契合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所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必须肩负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重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根据新时期语文的教育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发掘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渗透

语文课本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很多课文的选取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就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的洗礼,千锤百炼,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这些经典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和生存的智慧,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也具有深厚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毫无疑问,学习和诵读这些经典,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与情操的陶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外的延伸

语文课堂上的45分钟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还应该树立“处处都扬传统文化,时时都现语文魅力”的观念,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展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陶冶性情,滋养心灵。

1.开展多种比赛,活跃校园氛围

以“弘扬传统文化,展现语文魅力”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毛笔书法大赛、水墨国画比赛、民间剪纸比赛等,以各种形式渗透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

2.利用每寸空间,润物细无声

在教室墙壁,黑板报宣扬传统文化;在学校的长廊,校道悬挂传统文化的经典语录;这些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无声”中受到教育,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滋养着他们的心田,引导他们走进传统文化的经典,与古人零距离的接触,擦亮心灵的火花,迸发智慧之光。

三、弘扬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误区及正确做法

我们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复古教育,而是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结合现代的发展促进人的健全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观,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批判性地继承,发扬创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活动,用思想指导行动,不搞形式主义,不急功近利,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并付诸于行动。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可以有效地弘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个人道德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弘扬人文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