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5-05-30胡延安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有效性教学

胡延安

【摘    要】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是教师在尊重教材体系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对器材加以改进,实验中加强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探究,通过以上策略研究,目的是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 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88

科学课上的实验是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以动手为主,那么是不是只要准备的足够的器材,安排好实验步骤,就可以很顺利地进行实验活动,只要实验顺利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呢?不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机敏的把握和智慧外观侧罗。而对实验细节的把握,是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关注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实验,忽视一个细节,就可以毁灭一次精彩的实验,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关注细节,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挖掘把握时机,加强课堂调控,实验的引领,指导和提升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在科学教学实验中要注意理论的实验结论与实际得出的结论的误差,让学生     知道实际的结论,并知道其中的原因

在科学教学中,教材上理论的实验结论往往和实际结果又误差。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实际的结论。我在教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动滑轮一课时,书上实验结论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不改变力的方向,课前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使用动滑轮测力计向上拉0.5N的砝码,而读数显示的却不是0.25N的力,而是0.26N,而无论是调试测力计的刻度位置,还是拉细绳的角度,拉力始终是0.26N,我就分析原因有:可能所向上拉的力要考虑到细绳与滑轮的摩擦力,滑轮的重量以及测力计的准确度。课上实验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实验才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从中得到实际的结果。

二、对教科书中给的实验器材,加以合理的改进,提高实验效果

在教学中所给的实验器材,有点繁琐,实验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对器材加以改进,实验时简单易操作,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斜面的启示》一课,探究斜面是否省力时,教材中给的是增加书的本数,结果在实验中增加六七本书,垂直高度提高不多,数据变化不明显,况且还受书的厚度,数量的限制,所以我就在斜面的一端安了一个量角器,使斜面水平线和量角器底边重合,改变角度,操作特别简单,效果显著。

对在磁铁认识一课教学中,教材中告诉了磁铁的磁力不同,教材中用的是吸引多少个铁钉,给学生的概念不够具体,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想如果让吸多少铁钉改成有多少牛顿的吸力不更直观吗?通过改进可以用数据直观、形象描绘磁力相差几牛顿。通过二个例子说明,关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精彩就会出现。

三、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特点,改变书中的教学内容的次序,合理有效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教材现在依赖书中知识,而新的教材强调了科学结构化,针对这一思路,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的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在教我找春天的足迹一课时是3月初到操场上通过寻找蚂蚁,蜘蛛,和小草等寻找春天的足迹,而我们这里的春天大地还未解冻,温度还很低,冰雪还未融化,所以我就把这一课放在了四月中旬来教学,这时我把学生带到田野里,学生体会到了大地解冻了,踩上去软绵绵的,小草发芽了,蚂蚁出来了,燕子回来了。真的找到了春天的脚步,只有创造性的教材,才能合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四、在实验课中学生动手操作要充分考虑到所会出现的问题,只有减少失误才能达到实验的效果

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对所用的器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可变的因素,例如我在教“这形状”一课时用纸折出不同形状,通过对比知道,圆柱形承受力最大。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很关键,选择A4放上重物就变形,不够理想。选择硬纸板,折不同形状,又不好掌握它的弧度,所以经过对比我选择了彩色卡纸,硬度适中,又有韧性,效果非常好。再如教“能量转化中的花生米”时首先要考虑花生米的干湿程度,太湿了不宜点燃,太干了缺少油脂,也不宜燃烧,花生米距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以及烧杯中水的多少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通过教学得知,如果实验中的某一个环节考虑不足,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甚至实验

失败。

五、在试验中有目的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提高合作探究效果,达到实验目的

《科学课程3—6年级标准》描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能有调理,清晰的陈述自己的观點,阐述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课程标准阐述了合作的重要性,科学中的实验不是一个学生个体,自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合作的小组来完成,一个合作小组的分工不明,实验中会出现一团乱,达不到目的,所以分工明确(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做到有条不紊,这是组与组的合作实验完成后,每组要进行汇报,这是要倾听别的小组的结果,来补充完善自己的结论,组与组之间合作要注意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达到了合作探究的目的。

提高科学课中有效性,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是每一个科学老师所应做到的,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能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而我们的一系列做法,正是保证实验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他们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他们不再感觉上科学课是件痛苦的事,而感觉到科学是一门奇妙学科,走进科学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有效性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