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号屠场》的创伤之旅

2015-05-30金慧玲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伤

金慧玲

摘 要: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创作了小说《五号屠场》,用自己战时的亲身经历,唤起人们对创伤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冯内古特;《五号屠场》;创伤

创伤,顾名思义,是一种伤痛。它来源于希腊语,是指肌肤撕裂或刺穿。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创伤是一种心灵摧残。生活中创伤无处不在,人的一生需要承载太多的不幸,尤其是突发或极端事件,受创人无法接受或适应,进而造成心理困惑以致最终受到创伤。为排遣心理创伤,伤害自己或他人,这已成社会的普遍问题。冯内古特出版《五号屠场》时正值美国社会反对侵越战争呼声高涨,他用并不复杂的语言展示肉体上的痛苦,更揭示了战争所带来的深层次的精神创伤。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冯内古特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唤起人们对创伤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

一、创伤之旅

(一)多重叙事声音

小说中历史素材与虚构元素交相晖映,虚实难辨,亦真亦假,让读者能够读懂小说颇费一番心力。仔细阅读小说能够发现文中隐藏着四重声音,仿佛四重奏,干扰着读者对小说的深度理解。真实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患上战后失语症,他是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但他并没有马上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说出版,这段创伤之旅走了二十多年,冯内古特用了这么多年才消化掉这份震撼。第一人称叙事者扬·扬逊,他旗帜分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反战立场,他告诫孩子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能参与屠杀”。[1]16主人公比利·皮尔格里姆是一位于敌无害于友无益的士兵,他随波逐流,从不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不作为实为无可奈何。战后他经常酗酒,流泪,失眠,与家人关系不和,这又是典型的战后创伤应激障碍综合症。小说中还有一双无所不知的眼睛,这位全能视角叙事者冷漠无情,对任何人或事物的死亡麻木不仁,“就这么回事。”[1]13冷酷无情可见一斑。四重叙事角度折射出不同的人性,不同程度的创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战争的伤害。

(二)奇特的行文布局

小说《五号屠场》有别于传统小说的线性模式,完全不遵循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这种结构,在小说中我们感受不到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高潮。故事无情节可言,有的是变幻莫测的跳跃式思维和马赛克的拼图形式。时间不再是单向流淌,地点不再是固定不变。主人公比利可以随意挣脱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利“从1955年的那扇门进去,从另一扇门出来的时候是1941年”[1]20,他无法控制人生中的每一部分,只能随泼逐流。小说共十章,高潮部分在第一章就出现了,一点都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我认识的一个家伙真的因为拿了一只不属于他的茶壶,在德累斯顿被枪决。”[1]1“书的高潮将是处决可怜的老埃德加·德比的事。”[1]4这种反情节和反高潮完全解构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因为关于一场大屠杀没有什么顺乎理智的话可说。”[1]15满腔悲愤化作一潭死水,战争的荒谬和血腥是不需要顺应时间顺序的解释,前因后果掩盖不了创伤,迷宫般的行文布局宛如伤痕累累的旅程。

(三)荒诞不羁的人物形象

很多战争片战争小说都会美化主人公的英雄形象,突出高大舍己形象,舍小利为大家,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比如说电影银幕上经典的硬汉形象蓝波,他流血不流泪,一把硬骨头。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一系列潇洒的军人角色,让多少年轻人渴望从军。而小说《五号屠场》中也出现了很多军人形象,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形象大多被表现为无能的,不幸的,笨拙的,易受伤害的,滑稽或冷血五禽的反英雄。主人公毕利就是反英雄的典范,他一个对友无用,对敌无害的战争小丑,除了运气好,他一无是处,他在战争中早早地就会开始放弃自己,几次想死却没死成,德累斯顿大轰炸夺去了13万人的性命而想死却没死成的比利却侥幸幸存下来了。他一出场就引人发笑,“他是个长相滑稽的孩子,长大后变成长相滑稽的青年—高挑羸弱,身材像可口可乐的瓶子”。[1]20英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高大光辉的形象,“他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当兵的,他看上去像一只脏兮兮的火烈鸟。”[1]28作者冯内古特拷问传统道德准则,质问什么是英雄?英雄在战争中何用?这种对传统底线的挑战旨在唤醒人们对战争的思考,深省战争带来的无情伤害。三个火枪手之一的罗兰·韦利自认为是一个战争英雄,他冷酷无情,收藏着很多刑具,热衷于想象酷刑,以折磨别人为乐,他变态地认为用三角形的刀锋捅别人那伤口就不会愈合的。比利和两个侦察兵相当瘦骨嶙峋,但罗兰·韦利却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假象着“自己从战争中归来,平安在家,向父母和姐姐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1]34但真实的战争故事却是韦利没有死于战争,“死于由脚伤引起的坏疽。”[1]66传统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完全被颠覆。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眼里,世界已经是毫无秩序、逻辑和理性可言,正面描写英雄形象鼓吹英雄作风也就毫无意义,必须打破常规,不落窠臼,所以有意地反英雄刻画荒诞不羁的人物形象,以追求怪诞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们用笑声中的泪水来引人深思。

二、结语

冯内古特的这段创伤之旅走得太艰辛,足足用了二十多年才消化掉这份震撼,所受创伤不可谓不深。创伤无处不在,这已成社会普遍问题,冯内古特亲历战争,他打破常规,用这段创伤之旅唤起人们对创伤,尤其是战后创伤这些社会的关注。用多重叙事声音和奇特的行文布局来呼吁民众认清战争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M].上海:译林出版社,1998.

[2]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安妮·怀特海德.创伤小说[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创伤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库切小说《内陆深处》的创伤主题
中式魔幻电影的救赎
厨房水槽间的理想与幻灭:浅析阿诺德·韦斯克三部曲中的创伤书写
小小少年遭受的心理创伤和遇见的美好
不同部位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手术探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