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5-30吕喜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锻炼学习兴趣

吕喜春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体育倍受人们的关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笔者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探索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途径,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地我要学,并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体育  学习兴趣  新课程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95-0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知识,探索世界中的重要性。体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新形势下,尤其要摒弃传统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等,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从上课现状来看,常规的教学手段根深蒂固,课中活动内容枯燥单调,学生的练习兴趣无法调动,因而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教材激发、阶段激发、语言激发和行为激发等几方面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期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最有一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可见情感是维护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只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氛围,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和认真地钻研教材,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才能把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教学变“枯燥”为“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我注意师德,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无处不在,转化有困难的学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学生笨。要鼓励,不能挖苦;要关心,不能歧视;要爱护,不能打击。当学生胆怯时,要安慰他,不要怕,老师和同学给你保护,当学生没有信心时,鼓励他别担心,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或不想克服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批评为主或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有一次,笔者在教学“运球”这一内容时,我先要求学生“原地拍球”,然后是行走运球,行走运球,大多数同学很快就掌握了,但个别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果把时间都用在辅导这几个学生身上,就耽误了大多数的同学,况且一节课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学会。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学有所得,又照顾到个体差异,把教学计划做了调整,由“行走运球”改为“行走运球加原地拍球”,让掌握了运球技巧的同学进行行走运球,没掌握行走运球的同学配合那些人原地拍球,这样既保护了个体差异学生的自尊,又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三、灵活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以准备部分为例,体育教学中必须改变那种跑几圈和做一套徒手操的单调枯燥的做法,提倡新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时可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准备活动”,具体表现为:1.教师结合本节课的上课内容制定相应的游戏;2.学生自主设计游戏,每节课由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做一个游戏。这样不但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而且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同样可以运用游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穿插,进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邵水潮.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体育锻炼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