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趋向

2015-05-29孙明娟

关键词:质量保障趋向高等教育

孙明娟

摘 要:当前俄罗斯已形成内外兼顾的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教育经费短缺的现实困境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下,突显出“拓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范围、积极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合作、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监控”等新趋向。

关键词: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趋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5-0024-02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同时,如何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创新与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挑战,也是今后俄罗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一)国家主导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整体运行过程,都凸显出联邦政府的国家主导作用,即通过政策指导与法律规范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表现出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较为温和的控制。从宏观高等教育政策看,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开展,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推行高校教学效能核定,运用绩效指标衡量高校办学质量,促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等政策的直接结果;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内容看,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发展方向。

(二)法制化、规范化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开展并非随机行为,而是依据《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俄罗斯联邦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高教法律法规运行的,已成为一种法制化、规范化的活动,其中,国家教育标准旨在为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使之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上;《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则指明了“质量认证制度的国家管理”以及“教育质量不合格的补偿制度”,明确了高校符合教育质量标准和根据国家教育标准培养所需人才的责任要求,高校必须对本校低质量水平所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1]。

(三)兼顾内外质量保证

苏联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调高校内部质量监控,注重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苏联解体后,为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俄罗斯强调高校外部质量评估与管理,全面实施高校质量综合评估,以此提升自身的声誉和综合竞争力。较苏联时期强调高校内部质量监控的做法,俄罗斯兼顾高校内外的质量保障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对于保持和提高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凸显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作为质量保障最为重要的内容与手段,俄罗斯主要是通过高校内外结合的评估机制,检查高校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为国家关注其专业活动的质量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以维持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具体而言,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由高校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构成的,外部评估更多地与办学效能核定、质量认证等联结,旨在为高校关注外界的要求、关注其内部活动质量提供制度化环境;而内部评估更多地与改进、激励组织成员提供质量的动机相联系。概言之,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运行的基础是高校的自我评估与改进,外部评估作为质量保障的手段,是以高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为基础的。

(五)充分发挥学校、政府和市场的积极作用

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三角协调模式理论指出,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国家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这三种力量的影响。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俄罗斯非常重视政府、高校与市场三者的协同作用,其中,联邦政府作为外部质量的保障主体,注重加大宏观调控与监督的力度,构建公开、透明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高校作为内部质量保障的主体,主要负责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和自我评价,形成适合高校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在这里,联邦政府的权限是主要的,但联邦政府并未忽视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相反却以政府的强制行为增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实现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趋向

当前,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开展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表现在:第一,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高教质量保障举措难以实施;第二,在欧洲高教一体化与国际化的影响下,俄罗斯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出发,对校舍分散的高校及其分校、俄罗斯境内的外国高校及其分校、境外俄罗斯高校及其分校的质量评估,以及应用与全欧洲相互认的高等教育标准成为俄罗斯高教质量保障的主要方向[2]。

(一)拓宽质量保障的范围

近年来,为保障不同类型高校的教育质量,维护学生个人的利益,俄罗斯加强了对非国立高校与国立高校中收费学院教育质量的监控。2002年,俄罗斯教育部开始关注商务大学和国立高校中收费学院的教育质量。其中,俄罗斯商业大学的教育质量状况让人担忧,商业大学的教学周期和课程都未按国家规定的期限完成,一些课程甚至没有必需的考查和考试,且存在乱收费的现象[3]。鉴于上述情况,俄罗斯教育部对所有实行收费的大学和商务学院进行了严格的鉴定和检查,其鉴定的范围包括:高校的教学计划、师资质量、学生招生人数、学校校舍和教师的条件、学生的学习水平等。俄罗斯教育部对这些学校进行鉴定的目的在于,让高校的自费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在此基础上选修新的课程继续学习,若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参加补考通过考试,取得了合格成绩,国家鉴定委员会也会承认学生获得的文凭,否则毕业生就必须在国立大学才能拿到国家和社会承认的文凭。目前,该项举措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俄罗斯商务大学和国立高校中收费学院的教育质量状况已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4]。

(二)积极开展质量保障的国际合作

为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俄罗斯对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开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国际合作和互认,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积极研究国家间在教育标准、质量评估标准与方法等方面接轨的途径。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不仅关注本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而且还将关注进入本国或为本国公民提供教育的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具体而言,对俄罗斯境内的外国高校及其分校、境外俄罗斯高校及其分校的教育质量评估将是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和组织努力的方向。

(三)不断完善质量评估体系

目前,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虽已建立起来,但尚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除继续完善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外,俄罗斯还特别关注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基础和依据的标准体系的改进。

首先,优化评估指标体系。近年来,各国通常用绩效指标来评价高校的教育质量。对此,俄罗斯将高校评估结果与联邦政府财政拨款挂钩,即实行绩效拨款。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俄罗斯不断调整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方法工作”作为一项单独指标予以重视,更加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并将科研工作视为高校最重要的指标。

其次,形成与高等教育多样化相适应的标准体系。鉴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化,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也随之多样化。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俄罗斯尝试用不同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去衡量鉴定不同定位的高等教育机构。为此,《俄罗斯联邦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高校)类型条例》明确规定了大学、专业大学和学院的划分指标,在高校评估过程中,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监察署制定了不同的大学、专业大学和学院的国家鉴定量化指标。

为适应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俄罗斯政府发展教育的首要措施是向多级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转变,并根据现代技术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目前,除了医学、服务和信息安全领域,高等职业教育的所有领域都设立了学士和硕士培养课程(文凭专家培养占84.2%,学士占11.7%,硕士占4.1%)[5]。由此可见,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了学士和硕士培养大纲的核准阶段。同时,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已迈出了促进学士和硕士培养发展的步伐,例如,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教育科学部颁布了《保障实施硕士培养计划高校的学术自由》,在《国民教育优先计划》中教育科学部将学士和硕士培养作为高校创新潜力的最重要指标[6]。

(四)加强对质量保障机构的监控

随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开展,评估和认证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公众开始愈发关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机构本身的质量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开始重视并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进行监控。具体而言,为保障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政策的有效实施,俄罗斯教育部不仅制定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实施状况的检查文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遵守认可要求与条件检查大纲》,还设置了对评估政策实施机构活动进行监控检查的机构——联邦教育与科学监察署,从而保障评估活动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活动进行监控与检查,可以使高校、学生、公众、雇主增强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信心,从而增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2][3][4]许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

[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2,206-209.

[5][6]朱小蔓,李铁君.当代俄罗斯教育理论思潮[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27-129.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趋向高等教育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