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模式探究

2015-05-28曾洁鸿

新校园·上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个性培养德育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世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也开始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而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品质、素质,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本文就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个性培养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新世纪,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各高校应配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供适合学生全身心发展的教育。实践发现,在各种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德育教育培养模式是最基本的教育模式。作为我国教育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化德育教育培养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一、从教育角度分析什么是个性及个性化教育

什么是个性?从哲学角度定义,个性与共性相对,它是指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性是指社会环境对人产生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什么是个性化教育?从教育角度定义,个性化教育是指教育环境中,教育者根据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被教育者的潜质特征而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意义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关心学生的考分高低以及如何提高升学率、就业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生搬硬套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被动地接受校方提供的教育,面对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完全失去了个性化的发展。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经很难在社会中生存。根据心理学要求,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教育必須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人性化的德育教育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措施

1.树立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改变结果。因此,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深刻地意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个性需求,帮助学生改变他们的缺点。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在现代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渴望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权威,体现在工作中是高高在上的角色,有的教师甚至扭曲个性化培养意识,利用工作之便,以及利用学生家长的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取私利,同时对学生进行特殊的不平等的对待。现今社会要求教师彻底改变这种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主,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营造课堂的个性化培养氛围

对于各高职院校来说,完成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目标,课堂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因此,营造课堂的个性化培养氛围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营造课堂氛围,解决课堂的个性化问题。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但是教师的创新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是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座位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了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还应能够包容学生犯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赋予实践,不怕发生错误,勇于承担错误,激发他们的个性发展。

3.打造优秀的个性化培养团队

“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意思是只有技艺高超的才能为人师表,道德高尚的才能作为规范的表率。因此,促进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注重打造一支优秀的个性化培养团队。个性化教育与教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模范,甚至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因此,教师应做到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工作的范围和责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以教学为主,教人先正己,要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同时,在课外应注重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为主要目标。

四、结语

在世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通过实践发现,在各种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德育教育培养模式是最基本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人性化的德育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化德育教育培养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树立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意识、营造课堂的个性化培养氛围、打造优秀的个性化培养团队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的差异,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曾洁鸿(1980— ),女,广东汕头人,本科学历,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德育教育高职院校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