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创作与教学

2015-05-28王振冬

新校园·上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教学体系中国画

摘 要:中国画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对新形势,中国画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生存、发展。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新生力量迫在眉睫,由此引发的教学改革值得高校教育者深思。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教学体系;形式语言

艺术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态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一种绘画形态不仅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意志,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这样说来,中国画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培养的本土画种。由于中国画根植于民族传统,有着明确自立与自足的发展脉络。在艺术多元化自今天,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统文脉的维系显得尤其必要。

文化要弘扬,必然少不了人的因素。近年来,艺术教育虽然不断扩招,但报选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却犹为稀少。大部分院系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大约只占l/10左右。中国画面临改革与发展,教育者危机感重重,培养一批有创新观念与能力的中国画人才迫在眉睫。今天的中国画教学,应该放到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高度上来考虑。

对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应明确美术的概念,完善美术教育的体系。

一、国画课程的设置以科学性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兼顾合理化与规范化

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国画必须面向多元化的創作,并将多元文化精神整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之中,体现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艺术发展的趋势。目前在教学体系中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如下:

1.以专业特色为依据,重视传统精华在写生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我国原有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在20世纪50年代确立起来的,如依赖西画模式,大多数院校的学科基础都是以素描色彩为基础,西画占一定比例,而且现况是学西画的人数多于国画,造成民族传统文化人力资源的匮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广泛传播到社会上,使今天人们的绘画观念变得非常狭隘。先入为主的教学训练破坏了对国画绘画观念的理解,而又延缓了对中国画语汇系统的学习,给中国画教育制造了积重难返的局面。就中国画创作而言,究其本质,如果临摹和写生搞不好,创作也就不可能好,大量临摹“死”而才能后生,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学习古人的佳作并为己所用,否则没有笔墨的中国画创作都是空谈。

2.书法教学没有得到重视。我在自身的国画创作中深切地体会到书法的重要性,它对国画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书法课程设置比重偏小,基本是蜻蜓点水,没有得到重视,教学也往往随着课时的结束而结束。而书法的学习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学生缺乏长期的、阶段性的学习和辅导。就使得教学成果在转为学生自学以后提高慢,甚至是应付教师以致荒废。没有了传统造型手法,又没有了书法的内在支撑,中国画在多大程度上还能称作是中国画呢?

3.注重形式语言。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的著名美学假设——“有意味的形式”就是对艺术中形式因素的极端强调。当今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表明,由最基本的艺术元素入手进行的艺术形式训练,是造型艺术一切专业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认为调整课程设置方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将人物、山水、花鸟画中形式语言的元素抽离出来,如国画山水中的透视“远近法”及数目概括变现的手法都极具变现语言,应予以重视。

4.理论与技法并修,提高学生绘画修养。“艺术教育的内涵不应只有形式原则、情感表达或美化人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这段话很清楚地表明文化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它所要承担的使命,同时也明确提出了美术教育中的文化要求,人文素质是高师院校学生应加强学习的内容。因此,应针对学生文化底子薄、普遍偏重专业知识的现状,加强人文修养选修课程的建设。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将中国画论、画史、基础知识和人文素质等内容整合构建成中国画理论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及鉴赏水平。

二、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

毕加索说过:“艺术活动如果离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不存在什么艺术。”美术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创新对整个中国画创作而言是一个手段和过程,这个手段和过程能使作品更“好”,更“高”,“好”和“高”具备了,“新”也就寓于其中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氛围,在重视他们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才能、素质等特点,给予引导和鼓励创造性、想象力培养,改善教授统一技术、技巧的实训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给予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作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绘画能力。

由此看来,加强创新及改革高校国画课程才能促使内部机制良性循环,形成富有活力的体系,促进行业交流及发展,为未来培养国画方面的优秀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费毓龄.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概论[J].社会科学,1984(7):61- 63.

[2]候令.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振冬,女,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专业硕士,从教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美术系。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教学体系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