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专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2015-05-28刘元平

艺术评鉴 2015年7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音乐教育

刘元平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育,德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特性。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中,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通过优美的音乐,潜移默化,有助于形成他们高尚的品德。

关键词:中专院校 音乐教育 德育功能

当代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把控尤为重视,许多中专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扩招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焦点,其中德育教育又成为比较重要的环节,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人格。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德育功能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其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音乐是一种德育语言方式,二者相结合是对心理意蕴的综合把握。其次,音乐是一种德育情感方式。不同的音乐可以展现不同的情境模式,传递不同的情感。德育的过程主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的相互对应。二者的融合是思想道德情感与音乐情感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三,音乐是一种德育行为方式。人们对音乐的理解的结果是通过行为来表示的,通过了解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情感,音乐思维的方式可以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以及一个民族的特质,音乐的表达可以看做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诠释,也可以视为道德情感的一种表达,音乐的存在离不开道德行为的支持。

二、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在中专院校开展的过程

(一)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

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可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对校园中上下课的提示铃声做美化工作,上课的铃声选取舒缓的铃声,下课选取欢快的铃声,放学选取优美的铃声,用音乐旋律来取代单调的响铃,可以减少学生的烦躁情绪。二是注重校园课外音乐的传送工作,在学生就餐时可以放些巴赫的音乐来减弱环境的噪音,充分发挥校广播站的作用,可以播放调节紧张情绪,以及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音乐,让学生增进对校园的感情,帮助学生树立与人友善,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怀。三是通过校园器乐曲的普及,来传承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音乐课堂中老师需要认真剖析研究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音乐教学的独特方式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

(二)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作为中专音乐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首先要为人师表,课上要认真授课,课下要钻研教材,通过思路的创新来构建新的课程观念,要把德育的要求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热爱音乐事业,热爱接受教育的学生。其次音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能准确把握国情,通过授课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三是音乐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通过授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由情绪体验上升到情感体验,教师的个人品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所以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个性良性发展的主体,应加强自身的德育修养,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课堂可以最大化的获取知识,通过音乐的常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音乐教育在中专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形式

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德育功能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特性,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便可进一步优化人学生的自身素质。在此过程中德育教育以音乐教育为媒介,实现了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以及完善人格塑造等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它有益于帮助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我们熟悉的《黄河大合唱》,音乐曲调慷慨激昂,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奋进,学生通过此曲的学习,会有爱国情愫的滋生,会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了解祖国文化的绚丽多姿,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操。

(二)音乐教育对德育功能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对德育功能的渗透,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能力,而是更加全面的去发展学生,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操方面是其他课程不可取代的,在许多歌曲的歌词中会涉及到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在学习歌曲时,娱乐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让歌曲中表达的高尚品德逐步渗透到内心当中。

第二,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感动人的心灵,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音乐教育中会有合唱形式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从中感悟到集体的凝聚力,以及自己的存在感和责任感,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能够更高的把握自己的定位,升华到德育层面,能正确的面对人生的荣辱与共。

第三,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中专院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可以提升学生人格的,音乐作品欣赏分析的过程,是可以折射出学生自我心理的,在追求音乐艺术美的同时,来体验音乐的艺术表现力。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反映出学生内在的自我,通过典型的音乐,让学生真情涌现,让人格与精神同时得到升华。

第四,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音乐教育的内容本身就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音乐作品的演绎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它可以激发歌者的创新灵感,开拓思想空间。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音乐教育
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功能策略探索
小学篮球运动德育功能初探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