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2016-12-08陈进

考试周刊 2016年92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思想品德课

陈进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思想品德课中发挥德育功能的五大转变。一是从教师告诉学生转变为让学生自主发现;二是从教师说服学生转变为由学生说服他人;三是从教师精彩呈现转变为学生多样的活动;四是从侧重知识理解转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并重;五是从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即时的多向互动。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德育功能 五个转变

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但是一些教师因袭传统观念进行课堂授课。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教师占据主体和主导地位,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这样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得索然无趣,课程的德育功能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下面我结合《合理利用资源》这一课谈谈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一、从教师告诉学生转变为让学生自主发现

开车乘车的人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乘车经过一道陌生的路以后,下一次叫你自己开车去,我们还是不能认得路;但是如果自己开车经历过这个过程,那么下次开车就能够认得路了。开车和乘车,一个是主动认路,全方位感受,一个是被动认路,零碎的感知。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中,我们把书本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就好像让学生做乘车人。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就好像让学生做这个驾驶员。

在合理利用资源,这一课设计的时候,我尽量让学生做驾驶员。比如,学习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个知识要点时,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哪些自然资源?在学生列举基础之上,我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只能保有两种自然资源,那么,会选择哪两种呢?学生回答是空气和水。

我进一步设问:“那么为什么选择空气和水呢?”

学生说:“因为没有空气和水我无法生存。”

到这里,学生就自然发现了自然资源对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学习“我国资源形势”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解读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表格,学生得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通过阅读填空表格的内容,学生发现: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通过我国人均GDP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学生概括出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的资源形势。

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自我价值感,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和对思品课程观点的认可度。

二、从教师说服学生转变为由学生说服他人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逆反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容易被说服。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已经懂事不需要别人来说教。有的老师照着书本读了很多内容,看似很有道理,学生认为你在说教,其实他内心的闸门已经向你关闭,这种情况下的品德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当我们让学生转变角色,由被动的被教育者变成主动教育说服他人的人,情况就不一样了。角色的转变带来学生思考角度的转变,学生这个时候由抵触者变成了我们的助手。学生说服的对象可以是我们假想出来的某一个人,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教师要把学生带进这个说理的情境之中。

在合理利用资源这一课中我创设下列情境:《家有儿女》中的姥姥和刘星的父母发生争论。这时姥姥说:“什么水资源缺乏,前几年还成年的发大水了。节约用水,不就是为了省几个钱吗!”

我把画面定格住。我问学生:“如果你是影片中的刘星,或者你是小雨,请问你怎么跟姥姥说?”

这个任务抛给学生以后,学生进行了兴致盎然的激烈的讨论。似乎个个有理有据,磨刀霍霍,回答也是精彩纷呈。他们觉得自己占据了道德的高地,有责任教育刘星的奶奶。由于他的身份和我原来要扮演的身份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围绕教材谈自己的想法,他们所说的话原来就是我想让他们明白的道理。

教育贵在无痕,人性乐为人师。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服他人,无意中使学生占领了道德的高点,不知不觉体会到了自己身上的正能量。

三、从教师精彩呈现转变为学生多样的活动

教育研究发现:单纯的看和听,过一段时间以后记住的不到5%。学生一堂课之中精神集中度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教师在为自己的精彩的讲授而沾沾自喜以后,考试一过,马上陷入了“讲过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做”的懊恼和窘境。课堂的精彩不仅在于老师讲得有多精彩,不仅在于老师展现的资料有多精彩,而更在于是否全体学生都经过了参与和体验的过程。课堂活动由于多器官的协同作战,以及其趣味性,往往能得到学生广泛欢迎。

在践行资源节约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通过“在线调查”,看到了生活中垃圾处理的问题所在。在“抢答”环节中,通过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数据分析,学生对节约资源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如此,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以活动带领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实际,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氛围,更实现了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

四、从侧重知识理解转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并重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课生命所在,因此思想品德课堂务必避免从知识到知识的讲解,教师要力图使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得到升华,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引导。

本课作为国情教育的一部分,意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进而理解我国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更加善待自然,遵守规则,从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友善、法治、文明等价值取向奠定基础。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上,使学生充分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全面认识到我国资源的严峻性,进而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利国利民。同时对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资源利用现象进行反思,在生活中做到把自己的节约行为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通过课堂调查环节,有的同学认识到,随便乱扔电池的行为是不对的。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我可以怎么办”环节,学生讲到要随手关掉电视,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吃饭的时候不能浪费等观点。在“如何对刘星的奶奶说”这个环节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种思想:“虽然有的地方不缺水,但是我国有的地区有的城市严重缺水,因此富水地区人们节约水以后可以用来调剂给缺水地区。节水从这个意义来说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善意关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行为能够提高到这样一个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令人欣慰。

五、从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即时的多向互动

“当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其实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有了互相启发,有时会有第三种思想。思想品德课堂中,让学生大胆充分交流,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我们应以平等的身份、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的交流创造轻松的氛围,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学生交流想法。当学生有了新的点子、好的主意,我往往提议大家为此鼓掌。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变得更加大胆发言,更愿去想去做。

在设计时,我力图使信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书本与学生之间,在课件与学生之间,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共享,在课堂中生成新的信息产生了新的思想。在实践中,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富有成效。

例如,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在阐述如何节约水资源时,提出通过阶梯水价强化市民的节水意识。其实从本质来讲,学生已经发现了高中时才学的市场经济的价格调节功能。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本课信息的多向流通提供了便利。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平板的书写功能,利用平板IPAD的计算器功能,利用系统的单选题、多选题及主观题答题反馈的功能。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增强课堂反馈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使知识的讲解变得新颖有趣,及时有效。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有利于学生轻负高效地学习。

在实践这一课时我们还可以更加大胆探索,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剧本排演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的小品,或由学生事先自己创作小品,表演情景剧,评论剧中的故事和剧中的人物,这虽然会花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达到理想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无异于乞浆得酒。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功能策略探索
小学篮球运动德育功能初探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思品课德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