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主席的抗日联(上)

2015-05-28张士安张腾飞胡立端

对联 2015年17期
关键词:毛主席抗日国民党

●张士安 张腾飞 胡立端

(100091北京市海淀红山口甲1号国防大学马列部覃东升收转)

1916年7月18日和25日,时年22岁的师范生毛泽东两次深刻分析中日形势:“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以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验证了毛泽东的正确预见。99年前毛泽东写下了日本将侵华三副联语,成为最早的抗日对联:

图远者必有所待;

成大者必有所忍。

既与曾继梧为仇;

又与陶忠恂作敌。

欲完自身以保子孙;

只有磨砺以待日本。

1931年9月2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即国家主席和国务总理)毛泽东发表《为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及宣言、决议三种抗日文件。1932年1月下旬毛泽东在病休时写下《对日战争宣言》(4月15日《红色中华报》发表)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1935年2月21日,年仅38岁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西北反帝抗日同盟军总指挥,红二十六军政委谢子长因伤势恶化不幸逝世。毛主席敬献挽联:

民族英雄;

虽死犹生。

并写数百字碑文,为烈士陵墓题字:“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之墓”。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0月25日红军被蒋介石5年前调来西北“剿红”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一个师全歼,其中俘虏中下级军官120多人,包括少帅张学良的爱将第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在瓦窑堡红军总部,毛泽东多次提出要分化瓦解东北军,必须优待和教育、利用被俘人员。他说:“要是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我就不信他张学良没有爱国心。真是动了张学良的爱国心时,蒋介石心脏上或许就会插上一把尖刀子啰!”12月,“解放军官学习班”开课,当讲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毛泽东铿锵有力地吟出一副字字千钧、一语中的的对联:

拿着枪是敌人;

放下枪是朋友。

这120多名中下层军官们听了,封闭的心扉一下子被打开了,麻木的心苏醒了。“停止内战,枪口对外”、“打回老家去”的口号阵阵响起。不久,他们自发地成立了抗日同盟会,而且还有不少军官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队伍。

1935年12月5日红军领袖毛泽东致信奉蒋介石之命“剿共”、“剿红”的爱国将领杨虎城,既劝勉又有自律,既指出路又指恶果,既说理又陈情,犹如一篇文采华丽的散文,其中三联也是最早的抗日联:

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

故国三千,惨矣燕云在望。

亡国奴之境遇,人所不甘;

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

驱除强寇,四万万具有同心;

诛戮汉奸,千万年同兹快举。

第二副“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的劝告,在一年后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张学良将军所应验而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

1936年1月,中共中央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战略和军事路线。为此,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实际称主席)毛泽东自荐:自任政委、亲率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前线对日作战。在与彭德怀合署的先锋军布告中,有对联三副:

建义旗于国中;

申天讨于禹域。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国既丧亡,身于何有。

以一当十,是我精神;

以十当一,是我实力。

1936年4月14日,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创始人,抗日先锋军总指挥,34岁的刘志丹在随毛主席东征的晋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不幸牺牲。毛主席为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题碑和碑文:革命烈士纪念碑,并题联: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易礼容先生早年加入新民学会,曾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文化书社宣传革命,后又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1936年在上海国民党控制的工会工作。争取这样的人是抗日救国的需要,也是统战工作的需要。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致老友信中的两句堪称抗日大计的格言,将抗日统一战线这类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的难题,用精辟而通俗的联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出来:

非抗日无以生存;

非合作无以抗日。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指战员在致信中联赞1931年9月通电与侵华日军作战、1933年3月率部在长城抗击日军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

奋力边陲,慨然御侮;

义声所播,中外国钦。

此联也是对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日功绩最早的肯定。

1936年9月8日,毛泽东在致时任国民党陕甘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将军的信中劝其“抛嫌释怨,以对付共同之敌”,曾起到过很大作用,特别是信中为朱将军释疑联:

无胶固不解之冤;

有同舟共济之责。

1936年9月22日,毛泽东致蔡元培等71名党国故人、学术师友及民主人士信。信中有四副宣传抗日救国的对联:

盗入门而不拒;

虎唑人而不斗。

虽旧策之重题;

实救亡之至计。

当民族危亡之顷;

作狂澜逆挽之谋。

致国家于富强隆盛之域;

置民族于自由解放之林。

1936年12月1日,毛泽东等19名中共领袖和红军将领致信蒋介石,再次请求当机立断,“抗日降日,二者择一。”“徘徊歧途,将国之为毁,身之为奴。”信中一联劝蒋抗日,确是心诚意切的忠告!如果降日将:

失通国之人心;

遭千秋之辱骂。

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毛泽东书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前来督战、企图彻底消灭在陕北立足不久的3万多红军的蒋介石,以“兵谏”方式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此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变杀蒋抗日为逼蒋、劝蒋抗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些关于国共合作、化敌为友的重大举措,详尽地体现在12月15日毛泽东代中共中央起草的电文《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中,电文言真意切,指出事变为对内用兵、对外退让所致,如不吸取教训,此类事件还将发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成为抗日局势大扭转的枢纽。此后不久,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全国全面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毛泽东电文中的联语愿望逐渐变为现实:

化黑暗为光明;

变不祥为大庆。

这是督劝蒋停止内战、一同抗日的杰作和劝勉词,也是一副极佳的再劝蒋介石抗日联。

1936年秋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党组织营救下走出国民党监狱来到陕北。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保安的一个大窑洞为她召开欢迎会,毛泽东即席题联相赠: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12月30日丁玲在奔赴前线到红军总政治部工作途中,收到一份由红一方面军转交的毛主席所赠《临江仙》词的电文。词末正是上述赠联。1937年初丁玲到延安,毛主席又手书此词相赠。充分表达了对投身抗日的广大知识分子们的关爱和敬佩之情。

1938年3月11日夜晚,毛泽东连撰三副对联为第二天延安军民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会场用。由于年代久远,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的郭化若将军后来只记得这副问答式对联:

国共合作的基础如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1987年拍摄上映的彩色宽银幕战斗故事片《血战台儿庄》,首次再现1938年春国民党广大官兵在临沂、滕县和台儿庄地区正面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悲壮战绩,轰动海内外。其中固守滕县的国民党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在师长王铭章(后代理军长)率领下与日寇浴血奋战,因孤军无援,1938年3月17日全师阵亡。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敬献给王铭章的挽联,是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早最好的肯定: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8年7月7日,革命圣地延安淅淅沥沥的雨滴更引起人们的无限哀思。“卢沟桥事变”一周年之际,延安军民举行追悼阵亡将士及死难同志大会,同时举行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奠基典礼。会场主席台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及佟麟阁、刘桂五、饶国华、赵登禹、李丹桂等阵亡将军遗像,遗像前摆放着许多花圈,主席台两侧悬挂着数百副挽联和挽词,毛主席敬献的挽联是:

抗战到底;

浩气长存。

毛主席代抗日军政大学撰送的挽联是:

死于抗日战场;

功在民族国家。

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毛主席率先提出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1938年5月他正式发表长文《论持久战》,将人民军队的战略方针表述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他深刻地揭示了人民战争的极端重要性,特别强调了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其光辉思想指引全国军民最大限度地动员、武装起来。8月20日,国民政府军委会以训令方式颁发《战争指导方案》,正式宣布全国抗日“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以空间换时间”。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实行持久战的国家战略确定下来。1939年1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军政杂志》应运而生,毛主席亲写创刊词并题战略相持标志语:“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于1936年6月1日成立于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不久迁住保安。1937年1月12日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校址迁到延安。抗日红军大学先后建有12所分校,培养了大批抗日军政干部。现今国防大学的前身就是抗大。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16日国共合作的产物,毕业生达40多万人。1939年5月26日为纪念抗大成立3周年,毛泽东在抗大发表演讲,即兴吟联两副赞抗大、鼓舞斗志:

先后辉映;

彼此竞美。

昔日之黄埔;

今日之抗大。

的确,抗战开始,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只有五万多人,八年时间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万人,日本军国主义扬言“三月灭华”不攻自破,这与抗大密不可分。正如毛主席所言:“我们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由于中共中央长江局主要领导人轻视中共中央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幻想依靠国民政府及国民党军队求得速胜,提出投降主张,酿成1939年6月12日平江惨案等血花飞溅。几乎与此同时,蒋介石由初期被迫抗战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致在山东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中流行三个反动口号:“宁匪化,勿赤化”、“宁亡于日,勿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集团1938年12月29日公开投敌与南北大小汉奸组织成立伪政府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美英国际投降主义者阴谋牺牲中国,谋和、议和、调和日本。基于国内外和党内外的投降言行愈演愈烈,毛主席1939年6月30日专门写了《反对投降活动》一文,用独特的对联形式列出战与和的结果,坚定“主战派”,分化“主和派”,挫败“投降派”。

联云:

战下去,团结下去——中国必存;

和下去,分裂下去——中国必亡。

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奉蒋介石密令,派兵包围新四军驻平江县嘉义通讯处,当场枪杀我湘赣边区特委书记、新四军参议涂正坤和通讯处军需吴贺众。当晚又将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通讯处秘书员吴渊、新四军司令部秘书曾金声及新四军支队长傅秋涛将军的家属赵禄英等6人活埋于平江黄金洞,激起全国抗日军民的极大愤慨。8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并通电全国。会场悬挂毛主席敬献的挽联和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撰送的挽联二副:

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

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

平江当地军民举行的追悼会上高悬着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敬献的挽联:

顽固分子,罪不容诛,挟成见,作内奸,专以残害爱国英雄为能事;

共产党员,应该警惕,既坚决,又灵活,乃是对付民族败类之方针。

猜你喜欢

毛主席抗日国民党
抗日小英雄杨杨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快过关了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日英烈马威龙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