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2015-05-21何卫东

中小学校长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生

何卫东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立足学校层面,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管理服务方面探索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聚了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彰显了时代精神和人文要求。中学生处于人生第二个发展期,在这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能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充分武装,不仅关系着中学生能否健康快乐成长,而且影响着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否顺畅。中学是培养和实践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中学教育一定要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程,这不仅仅是教育战线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途径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及熏陶情感熔铸在课堂教学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学生一方面达到落实基础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实现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德育目标。

1.德育课程为主导

要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将学校德育课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校把学生认知、认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重点,各年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制订出德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象化、生动化、通俗化。同时,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及学校资源,编撰校本教材,开设地方课程,努力实现德育课程的多样化,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来构建课程体系。以东坡中学为例,我校地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享誉中外的千古文化名人苏轼,我校以“东坡”命名,自然倡导东坡文化,并努力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核,如苏轼处世的旷达、淡泊名利的从容、求学为人的勤睿等。这些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体现,更被我们赋予时代的新意,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校编写了校本教材《魅力东坡》,出版了校刊《浪淘沙》及校报《东坡有约》,文化搭台,文明唱戏,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熏陶。

2.其他学科德育渗透

我校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语文、历史、艺体、地理等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细化落实到目标之中,在传授学生知识及培养孩子能力的同时,课堂教学全过程要有意识地把态度、情感、价值观自然地融入其中。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主动配合,通过开展优秀德育教学成果交流及展示活动,促进优秀经验、做法推广,以达到德育课和学科教学的自觉融合。将协调共振效应发挥到最大限度,有力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途径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人文历史的沉淀,更是特色内涵的外在表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养成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具有导向作用。我校把苏东坡先生的人格追求、勤奋治学、政治信仰与卓绝才华作为校园文化内涵与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将核心价值观和东坡精神相结合,找出契合点,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1.校园环境育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环境、文化、历史及价值的和谐统一,发挥环境文化借景冶情、以物载德的感染、熏陶及引导作用。在实践中,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刊校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及微博等宣传主阵地作用,以不同形式,大力解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要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完善班级借阅制度,开展“诵读经典”、“名人轶事大家讲”等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争取资金,不断充实学生读物,营造“书香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的建设,加快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及服务风等“四风”建设,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校内活动育人

以民族传统节日、国家法定节日以及学校庆典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在思想上深入认知,行动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建一批校园文化精品和优秀学校社团。在实践中,我校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创新节”、“体育健康节”,组建“文学社团”、“漫画社团”、“现代舞社团”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校制度育人

我校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结合“三个倡导”,进一步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使其与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适应。通过确立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科学化、人性化,使教师和学生行为常规均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将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及管理文化等融为学校团队文化体系。营造积极向上、乐观进取、阳光活泼的校园氛围,提高师生的校园幸福感,建设和谐校园和培养健全人格,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途径三:充分发挥体验实践的养成作用

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所在。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重视体验、实践、感悟及创造的过程,创设情景,让学生转换角色,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深入体会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而且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践行。

1.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把培养未成年人良好、自觉的文明行为习惯作为立足点,将中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视为目标,开展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我校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角色体验活动,引领中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培养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以行为的外显来夯实心理健康的基础。同时结合“创卫”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活动,将学校各类考评指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要求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师生齐参与,使之浸润心灵,促进文明风尚的形成。

2.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核心价值观体验内化的关键,结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实践中,我校组建学雷锋学生服务队、学生志愿服务队到福利院、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结合“创卫”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活动组织学生打扫学校周边卫生,并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同时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平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内化价值观。

3.拓展网络德育空间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网站等资源和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三爱三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社交媒体的聚合效应。及时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抓住青少年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语言”,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评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正确看待网络世界,有充分的辨别能力来应对网络中呈现的不良信息,学会自觉抵制网络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更要防止沉迷于网络以致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途径四:充分发挥学校管理服务的育人作用

1.用管理育人

我校根据德育工作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拟定了各种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注重在平时的管理中呈现价值导向,充分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制约违背价值观的举止。针对日常教育的管理,我校开展了学生综合性量化考评,把“爱国、诚信、友善、文明”作为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努力提高学生自觉奉行和有效践行的能力。

2.用服,务育人

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要求教师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教育同思想教育相结合,把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深入细致、务实高效地做好服务学生的各项工作。同时通过开展大课问、体育健康节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关注个人身体健康;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课、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法制宣传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栏展示、班队主题活动等形式强化法制教育:更有举办安全周活动,通过讲座、演练、知识竞赛等体验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有效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这些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教育环节都缺一不可。因此,我校在实践中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并成立了家长学校。各班通过开设家长课堂、开展校园开放日等活动来强化家校协作。同时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争取社区、各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多方力量的拥护与支持,净化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纯净学生生活的氛围,形成教育的合力,使正能量得到匡扶与传承,激励学生自觉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成学校用心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