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记四则

2015-05-21凤丫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苦头密林女孩儿

凤丫

2011年7月5日

午饭过后,我来到妈妈跟前,叫了一声“妈妈”。妈妈望着电视,嘴里只说了两个字:“免谈!”唉,今天爸爸不在家,我又只能亲自走到学校了。

这是读五年级的豆子在作文里写的。她没有丝毫夸大,完全写实。语言不光简洁,还很生动呢!但我没有表扬她。从家到学校,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每天早上、中午都要她爸爸用车接送,理由是十字路口太多,车太多,人太多,夏天太热,冬天时间短,春秋有疯狗,路上到处是危险,没有不护送的道理。并且他爸还庄重承诺:要一直坚持到豆子小学毕业。我强烈反对过多次,他或者沉默,或者语重心长地叹一句:豆子是女孩儿啊!

女孩儿怎么啦?我不也曾经是女孩儿?想当年,我每日步行七八里小路去上学。冬天提一盆火,书包里挎几截木炭,下雪了就在脚上绑根草腰子。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夏天,沿路折些枝枝叶叶做个简易帽子遮阳。要是河里涨水了,就跟大人一起过。在必经之路上,不知被别人的狗吓过多少回,也不知有多少回与人家的牯牛狭路相逢,更不知有多少回在黑暗中摸回家。

可是,豆子在她亲爱的爸爸的呵护下,不愿吃苦了。只要有车,绝不步行。有时为了搭个自行车,她甚至可以等上几十分钟。那种乞求的眼神,那种像藤蔓一样不自立的姿态,我一看就来气。

2011年7月16日

带豆子走了一趟豆爸儿时的求学路。目的是想要她吃些苦头,然后反思自己的求学路是多么宽广,多么平坦。

豆子也确实吃了不少苦头。那路在深山老林里,原本山大人稀,近些年搬迁的多,走的人少了,也就被风雨和杂草给抹掉了。我们只能钻进灌木林,像特务一样匍匐前进。后来又不断跳坎过河,顺着沟往下溜。步行十多里后,终于到达原小学。豆子的胳膊、腿被茅草和荆棘划了不少口子,我们还没来得及讲些富于教育意义的往事,她又突然发起了高烧,眼神恍惚,嘴里直说晕。我们只得匆忙离去。

医生说是伤风感冒,无大碍。看她痛苦呻吟的样子,再想想她去时一路欢呼,像小白兔一样蹦跳着采集野花野草,在废弃的老屋前畅想父亲的童年,挽起裤子在小溪里捉螃蟹,我心里五味杂陈。

今天的路,果真充满了苦难吗?

自上学以来,豆子在路上何曾像今天这样快乐过?我晓得她曾在面包店或水果摊前吞过口水。曾在杂货铺里看看这,摸摸那。曾在婚纱店前发过呆,然后趁别人不注意,在地上捡几朵散落的鲜花,提心吊胆地离开。曾放弃笔直的人行道,故意在路边的台阶上上下下,制造出一些崎岖坎坷。

所谓的忆苦思甜,那只是别人的传说。路上的苦乐冷暖,只有自己走过才知道。

也许我只能算一个狠心的母亲。在孩子伤痕累累、吃药打针的时候,心里不但没有半分自责,反倒还生出十足的光明磊落来。

2011年7月20日

午饭之后,我让豆子把老家之行写下来,她没做声。我又说了一遍,她突然就烦起来:每次一出门,你就要我写作文。你们大人就只会发布命令,你们怎么不写?我发誓,从此以后,不跟你们出去玩了!

我打开电脑,请她给我的16日的日记提提意见。她读完之后,默默地进了书房。

2011年7月21日

豆子的老家行写了两三百字,完全是一本流水帐。第一遍还没看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让她重写。看看她紧张的表情,我忍着性子又读了一遍。读着读着,我就释然了。何必那么急功近利呢?这毕竟不是一场达标考试。

有人说写作就是将脑子里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搬运出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这种说法很形象,但只能适用于有感而发的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时候是被迫搬运。倘若脑子里有货,也许是快乐的。否则,可真是苦不堪言的差事。

我觉得写作就像在语言的密林里穿行。那是一段极端孤独的旅程。如果具备爬坡跳坎的技巧,又喜欢那幽静而私密的风景,那过程也是快乐的。但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不快乐。我们喜欢冷不丁地一掌将他们推进密林,要他们爬着进去,站着出来。为使其不敢反抗,还辅以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诚然,也有少数人能够达成愿望。但多数人是在恐惧中渐生厌恶。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多提供可以走的地方,与他们结伴而行,让他们在自由行走的过程中,渐生出喜欢走路的心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苦头密林女孩儿
来,握个手吧!
密林中的迷宫
女孩儿如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