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学书浅见

2015-05-18费新我

月读 2015年5期
关键词:结体习字学书

费新我

字与书

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一般要求写得端正、匀称,为了应用效果,把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了;作为艺术之一的书法,它既有笔法、章法规律,又通过作者意图,用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具有了韵味、丰姿、气势和各人独特风格,能引人欣赏,使人感染。好的书品,就叫“法书”。所以我认为“字”与“书”(书法的简称)应有所区别。学习写毛笔字的初阶段,叫“习字”;按照笔法章法来“习字”,并有志向艺术境界去探索,就是“学书”的开头,再渐渐练好基本功,“学书”就有了基础。

学习步骤

有一种传统经验,它概括为四句:“正脚手,得形势,加遒润,兼拗拔。”(遒音求:健而有劲。拗音凹:不顺从。)这四句值得我们参考。

“正脚手”:把字的基本组成部分(点、划、竖、撇、捺、折、钩……)先练得正确;也可作端正写字时的姿势解。

“得形势”:一是说练好每个字的造型、结构;二是注意字的姿态美。

“加遒润”:一是说加上力量,即练得下笔有劲、有分量;再则加上润泽、丰采。

“兼拗拔”:一是说学习了别人的,也可以不必一直跟了走,要法而能化,走出自己的路子来,如鲁迅所说的,总不能满足于爬行,要站起来,跨过前人才是;再是逐步提高质量,做到出类拔萃。

我以为也可分成三个阶段:1.讲究点划,也即是正脚手。2.讲究结体,也叫“小章法”。把每个字的笔划安排得稳妥舒适,也即是“得形势”。3.讲究分布,也叫“分行布白”或“大章法”。要把几个字写在一起以至许多字写成一篇时,四边宜稍空开,全篇留些空白,都要有一个整体的布局。比如行草书一篇中的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轻有重、有燥有湿,就是使得整篇有音乐上的节奏感,或者应用了美术上的有虚有实、变化而统一、对比而调和、参差而均衡等手法,增加了美感作用。

第三阶段专为“学书作书”的事,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事。

“分行布白”是结体原理的扩大,写一篇好比写一个字。

不论“习字”“学书”,都得临习和摸索碑帖。这方面前人也有经验总结,分为三个阶段:专一,广博,脱化。意即首先专临一碑一帖或一家,把他的用笔、结体的规律找出来,拿到手。我们不能专临他的形,还要揣摩他的精神实质。其次,可以用批判眼光多观摩古代遗迹,或也进行临摹,加以融会贯通。到末了,把学到前人、别人的东西,去粗取精,加以消化,化为自己的东西,即脱化为自己的面貌。

使笔须着实

流传有几句话:“铁划银钩”“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一笔不苟”,这都是形容写字的有力、有劲、有分量、认真而到家的。

我们在临习中也要求渐渐练到每一笔都圆满、周到、着实,这是讲究质量的基本功之一。传说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他们父子二人都是书法大家,称二王)小时候,以为写字没有什么大不了。一天,他写了个“大”字,给他父亲看,父亲并不讲什么,随手给他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字;他又去给母亲看,母亲也是通书法的,看后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献之心中就感到自己不及父亲了。为什么他母亲会看出来?就是这“太”字只有一点是圆满、周到、着实的。现在我们写了字,写得着实不着实,也瞒不过人的。

要点划着实有力,似乎很容易做到,只要使笔重些好了;要知与“正脚手”和“得形势”连系起来,就不容易了。前人经验把“加遒润”排到“正脚手”“得形势”之后,是很有道理的(总得一步一步地来,不能简单化)。练习是重要的,演员要天天练功练嗓子,“习字”“学书”也要天天练,才能慢慢地正好脚手、得到形势(搞好字的结构小章法,也是基本功之一),再渐渐地使笔有力而着实。天天练,可以熟能生巧,解决“润”的问题。实践出真知嘛!

“字”与“书”的鉴赏

有的同志提出“书”与“字”写得好不好,有没有标准?我以为“字”的要求是写得“清楚、平稳、匀称、大方”,是不是符合要求,很容易看出。至于“书”就较复杂,我姑且用“美、力、气、理”四个字来作简括的衡量。凡是能引人欣赏而起美感的(美),使笔有力有骨或着实的(力),连贯一气或有气韵、气势的(气),具有规矩法度的(理)(“书”,可以在符合规矩法度的基础上创新发挥),就是好。凡是没有美感,乏力或力弱的,不连贯与无气韵的,有些字交代不清或自作主张(与前三项结合看,就可知不是创新发挥)的,就是不好。尽有四项不是齐好齐不好,或齐好而有高下之分,有的需用比较来显出谁好谁不好,或谁比谁更好些等,这难以细说了。欣赏能力与辨别能力也须在多看多实践中慢慢提高的。“美、力、气、理”四字,也可作自己检查的尺度。

艺术锤炼和创新问题

绘画上有先求形似、次求表现质感、后求表达神情与自辟途径(别创一格)等要求,正和书法的锤炼可通的。有个比喻:蝉蜕的壳的轮廓与活蝉的轮廓是一样的,不过蝉壳只有形没有其他了,而活蝉是有生命的;我们画蝉,要求画出一只活的蝉来。我们“作书”,也不能只有形而没有其他;在有了基本功以后,就可以用追求模拟一个活的人来揣摩,就是要锤炼到字中有骨、有肉、有筋、有血、有气、有生命;这些有骨有肉……的笔意,还是用形来表达,不过已把形逐渐提高到有质有精神了。最后还可从拟人化提高到人格化,就是好比要模拟一个有英雄气概与有革命气派的人物。要创新,要新养料,不能从旧的碑帖中去找求,也就是如果单纯“字中求字”“书中学书”,那不会出现什么新面目的。我们还要认真看书学习,多呼吸时代气息,如:多看看祖国的壮丽河山、伟大建设和一切新事物,多阅读新文艺书籍,扩大知识领域,所谓“得心应手”,思想新了,在大脑指挥手指运笔时,就自然产生了新的有时代精神的东西了。

总之,“书作”的高下和作者的世界观、胸襟气质、文学艺术素养也有关系。

(选自《我的写字生活》,中华书局。作者为我国现代著名书

画家)

猜你喜欢

结体习字学书
习字让生活更美好
浅议小学生习字入体方法
王献之依缸习字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学书有感
用笔之“易”与“不易”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钟繇学书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