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中的临床意义

2015-05-16史玉爽

微创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证实良性恶性

杨 媚 史玉爽

(1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特检科;2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荆州市434000)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1,2]。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3,4]。本文探讨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价值,为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正确率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将有关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3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1例,女性32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2.51±3.49)岁,病灶直径4~39 mm,平均直径(16.18±3.23)mm,结节发生部位:左侧叶49个、右侧叶37个。

1.2 方法 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完成86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的彩超检查。使用日立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肩背垫高,使其头部后仰,目的在于将颈前区充分暴露,检查内容包括甲状腺结节数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均匀)、钙化、肿块包膜、血流情况等。记录检查结果后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 43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经彩超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43例患者经彩超诊断钙化率为88.3%,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彩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

表1 43例患者经彩超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n(%)]

2.2 钙化性质 43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中,良性25例、恶性18例,其钙化大小与疾病性质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钙化大小多为2~5 mm(78.0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钙化大小多为<2 mm(86.01%),见图1、表2。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超声影像图

表2 43例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情况分析[n(%)]

3 讨 论

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和人体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等)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和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被称为两大生物信息系统,没有他们的密切配合,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5]。内分泌系统包括许多内分泌腺,这些内分泌腺受到适宜的神经刺激,可以使这些内分泌腺的某些细胞释放出高效的化学物质,再经血液循环被送到远距离的相应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高效的化学物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激素[6]。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最大的内分泌腺,受到神经刺激后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人体相应器官而发挥生理效应[7]。甲状腺病是十分常见的,妇女较多,甲状腺病有两大类,即甲状腺不够活跃(甲状腺机能减退)和甲状腺过度活跃(根据病因和病情有不同病名,统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可以肿大而仍然正常地工作。甲状腺肿大并非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常见症状,通常是食物中缺乏碘所致。甲状腺位置表浅,病变易被触及甚至可以观察,功能性病变为主时需要借助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便于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大量资料证实,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是甲状腺病变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保障的关键因素。伴随临床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显著良效。

大量研究证实,彩色超声影像技术有操作方便、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安全有效的性能特点,能对人体甲状腺疾病中直径<3 mm的实性结节以及直径为2 mm的囊性结节进行识别,已成为甲状腺结节诊断及鉴别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本研究中43例患者经彩超诊断钙化率为88.3%,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彩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与Arend等[8]报道超声探查甲状腺结节钙化的特异性为89.26%、敏感性36.12%相一致。甲状腺癌细胞一般分化好,恶性度较低,这些癌细胞长时间为良性的倾向实则恶性变,甲状腺良性病变伴甲状腺癌时易致误、漏诊。本研究证实,经彩色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水平符合率高达88.3%,具有较高水准的检出率,可为医师提供准确诊断依据,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对于甲状腺彩超提示直径<2 mm的甲状腺钙化灶高度提示恶性的可能,本组18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钙化直径<2 mm者15例(86.11%),经病理证实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彩超提示直径<2 mm者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腺瘤囊性者最常见于较大的良性结节的钙化,通常腺瘤不断生长繁衍最后出血囊性变后,其血肿不断吸收,形成代谢性钙化病灶,于是在甲状腺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弧形状大颗粒状强回声团,后方伴强声带,而且钙化以结节边缘多见。恶性结节内钙化,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针尖样,在病灶内呈散在或局限性分布,以直径<2 mm多见,后方声影无特殊意义。

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的主要征象是钙化灶,良性及恶性甲状腺结节内部均可见此征像,但两者的表现一般不同,良性者患者体内钙化灶大多表现为粗钙化形态:小斑块状、弧状等,同时分布较为集中;而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体内钙化灶多表现为砂粒状,呈现微化形态,且呈现出分散或局限性分布。本研究证实,良性甲状腺结节与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钙化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即良性患者钙化大多>2 mm,而恶性患者则大多<2 mm。因此,提示临床医师可根据彩超检查钙化灶大小以判断其病变性质,以便准确而又尽可能早地给予治疗措施,提高预后及生命安全。

[1]Gassner I,Lemos MD,Oliveira NS,et al.Takayasu arterit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Rheumatology(Oxford),2010,49(13):1806-1814.

[2]Yamada I,Nakagawa T,Himeno Y,et al.Takayasu arteritis:evaluation of the thoracic aorta with CT angiography[J].Radiology,1998,209(47):103-109.

[3]Maeda H,Handa N,Matsumoto M,et al.Carotid lesions detected by B-mode ultrasonography in Takayasu’s arteritis:“macaroni sign”as an indicator of the disease[J].Ultrasound Med Biol,2010,17(3):695-701.

[4]Hata A,Noda M,Moriwaki R,et al.Angiographic findings of Takayasu arteritis:new classification[J].Int J Cardiol,1996,54(6):S155-S163.

[5]Yamada I,Numano F,Suzuki S.Takayasu arteritis:evaluation with MR imaging[J].Radiology,2012,188(12):89-94.

[6]Arend WP,Michel BA,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kayasu arteritis[J].Arthritis Rheum,2012,33(9):1129-1134.

[7]Park JH,Chung JW,Lee KW,et al.CT angiography of Takayasu arteritis: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J].J Vasc Interv Radiol,1997,8(2):393-400.

[8]Arend WP,Michel BA,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kayasu arteritis[J].Arthritis Rheum,1990,33(6):1129-1134.

猜你喜欢

证实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去哪儿、携程互咬一路厮打至商务部沈丹阳证实收到举报材料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薄轨枕的效力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