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与理科资优生的培养

2015-05-13雷城秀

课外语文·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语文课堂

雷城秀

【摘要】如何让语文课吸引这些资优生的目光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认为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具有思维深度的,高屋建瓴、感悟生命真谛的,自主探索、体会学习乐趣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资优生。

【关键词】资优生;语文课堂;思维深度;感悟生命真谛;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具有思维深度的课堂

我国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而欧美教育更注重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更能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有思维深度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师问题的设置,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频繁提问,如果设置的问题没有思维的高度和难度,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对于那些聪慧的资优生来说,他们也许还会觉得老师的问题很无聊。关于这个问题,语文界的领军人物程红兵教授认为:当给与学生的问题情境设置不够明晰,或者情境中所显示的矛盾不够尖锐,或者两难情境不够明显时,是无法激发他们开展批判性思维的灵感的。

举例来说,很多教师在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都想在最后对同学们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于是喜欢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个问题固然有助于学生理解陶渊明的思想,但这个问题太大了,学生至多只会得出陶渊明淡泊名利,坚守高洁这种听上去“高大上”的套话,实则不能给学生什么真正地启发。我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是这样提问的:“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不是一种逃避消极的生活态度吗?这种思想为什么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支柱?我们将来走出社会总会遇到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现象,是不是也应该像陶渊明一样归隐?”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辩论,最后经过老师的引导,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和共识:在善恶的选择、义利的追逐上,中国文人总是站在善和义这一边。他们扬善抑恶,不仅对一般的恶感到羞耻,还身体力行同各种恶作斗争。他们总是趋向于舍利取义,如果真是需要利时,也总是思量再三,权衡利弊,在不损大义的前提下,合理合当地取利,这就是“逐利有道”。他们把自己的节操看得很重。他们不苟且、不逢迎,他们蔑视世俗,宁站着死,不屈着生。坚决表现出对有损自身节操的行为“不合作到底”,哪怕付出生命!这就是为什么陶渊明看似消极的思想却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经过这番辩论,学生明显被触动了,有学生说,陶渊明的诗歌在以前也学了很多,但从来没有这么深入地思考过。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上总是提出闭锁性、记忆性等处于较低层次的、缺乏思维深度的问题,学生思维的发展必然受到局限,创新思维就更无从谈起,慢慢地语文课对这些资优生已没有丝毫的吸引力。《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就不仅规定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提出了完成该任务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即思维空间的拓展。因此,语文课堂要运用智慧,提出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那些喜欢钻研的资优生感觉到语文不是死记硬背,是训练你的思维能力的,充满辩证思维的魅力。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高屋建瓴、感悟生命真谛的课堂

语文课不应该仅仅只是掌握语言的工具课,而应该是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震撼他们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文化储备与智慧能量,最大程度地彰显人的生命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理想的精神家园。

比如: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文章历来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我立足于文本,又给学生拓展介绍了《逍遥游》中多个寓言故事,最后我们得出了对生命的感悟: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庄子栎树》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棵树不能成为栋梁,却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们朝圣的对象,当我们以世俗的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常会用有用和无用去进行判断,当你具有大境界时,你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真正地逍遥是无羁无绊的,宠辱不惊的。最后我用一句颇具哲理的话来结束了这堂课:永远记住,在某个高度之上,就没有风雨云层,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的心灵飞得还不够高。当我看到同学们若有所思的闪闪发亮的眼神,我知道我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语文课本就应该让每一个生命(包括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得到自我的体认、智慧的发展与人格境界的不断超越、升华。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自主探索,体会学习乐趣的课堂

我会经常拿一些文章让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设置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学生经常能像模像样地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问题,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首诗的主题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什么要在前面描绘一个那么离奇的梦境?在上《湘夫人》时,学生提出:诗歌第三节营造了一个无限美好,处处喜气洋溢的结婚氛围,这与全诗的忧伤情调和湘君的懊恼情绪是不是不大协调?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很有深度的。在经过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和讨论之后,学生很快有了答案,他们自己“主动觅食”获得了劳动成果,感到无比快乐。资优生探索兴趣浓厚,探索能力也强,自主课堂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程红兵教育教学智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陶继新.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语文课堂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