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生成的“甄别”与“掌控”

2015-05-13赵国庆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改进策略中学语文

【摘 要】本文在分析语文课堂各类“伪生成”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预设教学资源、创设有效情境、提升教育机智、锁定美丽“缺憾”等四大策略,旨在为有效的课堂生成夯实基础,努力使教学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相辅相成,重构绽放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生成;伪生成;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0-0027-03

【作者简介】赵国庆,江苏省江阴市长寿中学(江苏江阴,214431)教师。

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展示无限生命活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思想碰撞,即时生成新主题,创造新情境,习得新方法,生成新内容。然而,“生成热”背后,我们也发现,许多课堂陷入了“伪生成”的误区,它们有“形”无“实”、喧“宾”夺“主”、以“繁”代“简”、以“假”乱“真”,忽视了语文本体的存在,无视课堂教学内容的独特性,甚至放弃了文本的主要价值取向,这样的生成实在是万万不可取的。

一、语文课堂“伪生成”现象及成因

1.照本宣科——虚假的生成。

精心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前精心的预设。但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质疑,提出与既定答案不相吻合的意见,教师马上按照既定的预设,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回应学生,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被机械地处理成了标准求解。这样的课堂教学纯粹是为执行教案,达成“预设”,漠视学生学习的兴趣,无视学生学习的需求,封闭学生思维的灵性,唯一期望的、引导的,是学生按教案预设得出“正确”回答,给出“标准”答案。这样的生成,充其量只能是“虚假的生成”。

2.本末倒置——无效的生成。

授课教师罔顾教学目标,一味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随意把握生发点,漫无边际地由此生发,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对“细枝末节”百家争鸣,发表所谓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但由于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与旁落,一些很好的生成契机,却异化为学生喋喋不休的争执,造成了动态生成的无效。究其因,与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课堂动态生成、夸大动态生成的作用、忽视课前预设有密切关系。

3.拓展无度——谬误的生成。

在一教学案例中,面对“愚公愚还是不愚”这样的拓展,学生标新立异,得出“愚公真愚”的结论。不知教师这样拓展的意图何在?一旦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主流媒体的推介得出有违课文价值取向的结论,教师如何干预、引领?教师缺少应有的预案和指导。拓展,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带来的新生环节。但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我们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讲求拓展的有序、适度、高效,千万不能打着“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的旗号,处处想拓展,事事要联系。拓展无度,导致学生在林林总总的相关资料里目迷五色,谬误迭生。

4.自由认同——过度的生成。

有些课堂充斥着学生的提问和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似乎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学生的问题,有很多都是题外话,与语文学科关联不大。虽然学生在讨论中确实也有生成的资源,但由于教师课前未作预设,对学生的感悟与理解,不是选择其有价值的生发点,或放大,或缩小,或搁置,而是一概肯定,全部顺学而导,自由认同,造成课堂生成泛滥。

二、有效促进语文课堂“真生成”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生成要求剔“伪”存“真”,追求在自然状态下“自然而然地生成”,期待开放、互动、多元的教学存在。

(一)预设教学资源,夯实动态生成的基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围绕课程目标,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张弛及情感波澜,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1.深入分析真实学情,做到了然于胸。

要掌控课堂生成,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分析与反思学生的学习现状、接受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多方了解学生对教材的关注点、感受点、兴奋点,据此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和具体策略,有针对性地设计“区域教学”,在教学时间、学习深度、提问等方面作出恰当的不同安排。

2.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做到游刃有余。

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适时把握,合理裁剪,对教材进行改编或重组,使教学生成更具有整合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也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3.精心设计弹性预案,确保收放自如。

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依“标”(课程标准)、扣“本”(教学文本)、据“人”(教学对象)统筹规划;要更深入地钻研文本,更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从更宽、更深的层面去充分构想一堂课,以开放的视野精心预设,注重文本生长点或导写生长点的挖掘,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

(二)创设有效情境,营造动态生成的环境

开放、合作、诱发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习动机,激起学习欲望,为“真生成”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

1.创设和谐情境,营造民主氛围。

有效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富有激情,才会被老师的乐观、热诚、幽默所折服;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才能在激情与激情的碰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促成可贵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动态性资源的生成,才能有不曾预设的精彩。

2.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源头活水。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开放的语文教学,崇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走出课本理论的围城,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语文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设身处地,感性复活,有效地生成教学过程。

3.创设问题情境,生成灵动课堂。

诱发“真生成”,有价值的“真问题”必不可缺。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的求异意识。要精心设置一些学生似懂非懂,但又能通过自身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的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问题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思维状态。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享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三)提升教育机智,搭建动态生成的舞台

课堂生成无法预料,师者唯有技高一筹,方能运筹帷幄。

1.善于洞察秋毫,提升捕捉信息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生成来自于教师超强的捕捉能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学会倾听,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教学契机,并作为生成的重要资源,形成教学的生长点,以促进预设目标的达成,促进新目标的生成。

2.善于因势利导,提升点石成金的能力。

“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初中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蹲下身来与之平等对话,从中发现学生的独特见解,撷取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要敏于发现,敢于因势利导,善于点石成金,咬住生成性资源不放松,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营造一种飞扬激情、燃烧思想、充盈情思的课堂氛围,让生成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3.善于随机应变,提升迎变应变的能力。

课堂变化万千。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如何处理“意外”,转化课堂危机?这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应急能力。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既要伺“机”而动,价值引导;又要随“机”应变,顺应学情;还要借“机”施教,放大生成,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

(四)锁定美丽“缺憾”,引领动态生成的航向

教师要帮助、引领学生,促进动态生成;面对有缺憾的生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迷失”,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才干和智慧,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1.当生成尚粗浅时,教师要在肯定中引导。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免认识肤浅,教师要从学生的肤浅认识中促生成,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教学《记承天寺夜游》,笔者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味文意、领略篇章之美时,学生对文中“闲人”纷纷发表见解:“‘闲是‘悠闲之意。”“‘闲指的是‘闲情逸致,是说作者和张怀民的兴致高雅……”虽然学生在真实、自由地表达着对文本的理解,但认识仅止于浅表。笔者在肯定学生自主发现、善于探究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参悟他的思想情怀、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学生就能很容易自主探究出“闲”蕴含的深层含义,并深深为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精神魅力感动。

2.当生成较偏狭时,教师要在鼓励中补偏。

面对课堂生成的偏狭,教师要认真分析、恰当处理,在补偏中促进生成,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展深化学生的思维。如探究《背影》这篇经典时,学生对朱自清先生选择“背影”这一角度来命题立意、结构成文的良苦用意有这样的理解:“从当时的情势来看,作者在站台上看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当然是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怀的,当然也是背影。”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于是,笔者追问:这个背影,仅仅是一个背影吗?大家设身处地,如果你是作者,或你是父亲,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在老师追问下,大家不觉豁然开朗:普通的“背影”,蕴涵着父亲悠长的生活史、情感史、思想史。学生们由此感到,文学阅读很需要这样的投射和移情,真的是越读越精彩,越读越经典哪!

3.当生成有谬误时,教师要在否定中纠错。

一般情况下,只要经过思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谬误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包含有学生真实的学习心理。教师首先要认真地倾听,要以阅读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平等介入,以一个具有精湛技艺的园丁身份“修枝剪叶”,“化腐朽为神奇”,让“错误”变成宝贵的生成资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研读中,学生普遍认为,作者是用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与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作对比,作者对老师的态度基本是否定的。于是,我带着他们细细品读“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相关词句的品读时,我要求他们注意停顿、重读,在此基础上互动质疑。通过细节的研读、探究,学生们明确了:三味书屋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可怕,这里也有值得津津乐道特别自豪得意的事情,作者无意批判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所以文章前后两部分就不存在什么对比的问题。而对先生,作者着意描写的是他的可敬可亲有趣,作者对他是怀有深深的敬意的。

总之,教学是基于弹性预设的动态生成过程,我们应在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独具慧眼的甄别,当机立断的取舍,点石成金的调控,实现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升华,这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也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也唯有此,才能使课堂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文学荣.做智慧型的老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美]罗曼斯,[美]科尔伯格.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M].刘欢,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黄桂林.中小学教材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宋楚主,苏建华.课堂教学贵在动态生成[J]. 江西教育科研,2006(2).

[6]孙传文.对提高课堂教学生成性目标达成度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18).

[7]孙秀芹.让动态生成绽放精彩[J].山东教育,2005(28).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改进策略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