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效果分析*——以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5-05-13严大香徐旭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06

图书馆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文献图书馆

严大香 徐旭光 任 荣(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06)

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效果分析*
——以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严大香徐旭光任荣
(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分析了移动阅读推广活动对移动图书馆使用效果的影响,从不同身份用户注册情况、不同时间段用户注册情况、移动图书馆用户登录情况、移动图书馆文献传递情况等方面考察了移动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提出通过加强移动图书馆宣传、扩充移动图书馆资源、完善移动图书馆功能等途径来提高移动阅读推广效果。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使用情况效果分析

[分类号]G258.6

*本文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2014年度学术研究课题“基于阅读调查和使用分析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YB35)成果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接踵而至的移动服务,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就读者而言,他们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到图书馆进行阅读,碎片化的零散时间阅读成为读者不得不采用的阅读方式。据新华网报道,2015年,移动阅读覆盖人群达到17342.7万人,环比增长2.64%,同比增长28.24%[1]。可见,移动阅读的产生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和视觉享受。

1移动阅读及发展现状分析

1.1移动阅读

广义的移动阅读是指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的所有阅读行为,包含通过浏览器浏览手机网站,以及阅读新闻客户端、报纸客户端、杂志客户端、微博微信的文章等。而狭义的移动阅读,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定向阅读的行为。包括在移动终端(手机、PSP等)上安装APP阅读软件和使用专用的电子书阅读器[2]。

网易CEO丁磊把多样的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并提出“移动阅读节奏”概念。网易新闻客户端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典型用户的阅读节奏,在此基础上,顺应每个用户的阅读特点,通过更智能、更个性的推荐机制,关注用户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需求,帮助用户将碎片时间进行梳理,为每个用户打造专属的阅读节奏。

“多看科技”副总裁胡晓东将移动阅读比喻成“电视评书”,在移动阅读的平台下,引导和推荐变得尤为重要,它将优质的内容推向了更为广阔的用户群体。

笔者认为,简单来说,移动阅读就是借助于移动终端进行的阅读行为。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移动、即时。

1.2移动阅读发展现状

2009年,中国移动介入手机阅读市场带动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产品瞬间成为数码市场的香饽饽,有近百家企业公司号称要进入这个市场。2010年3月中旬,华友世纪被披露正在通过猎头等方式布局手机阅读市场,以此谋求除数字音乐和无线增值之外的另一赢利点。2013年9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全国各地110余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正式上线对读者服务,他们以公益阅读为出发点,提供有限制的免费阅读,使得移动阅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此可见,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着变革。正如58同城高级副总裁张川所预言,未来只有移动[3]。

2苏州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实践分析

苏州大学图书馆自2013年10月开始试用超星移动图书馆,学校所有读者均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访问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可阅读电子图书、查询馆藏信息、检索和阅读学术论文、阅读报纸、观看讲座和视频等。

移动图书馆开通之初,虽然做了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但一开始的使用量却不乐观。鉴于此,图书馆联合超星公司,在各校区图书馆同时开展了多次移动阅读推广活动。如现场指导读者安装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帮助每位读者开通移动阅读账号并连接移动图书馆,指导如何通过手机访问“我的图书馆”,如何检索馆藏图书,如何阅读电子图书、报纸和视频等资源。另外,分别在各校区图书馆举办了多场讲座,讲解了超星移动图书馆的详细使用方法。还根据使用情况开展移动图书馆优秀读者评选活动,为优秀读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移动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大批读者,很多同学活动当场就安装并使用了移动图书馆。为了能更充分地了解移动阅读推广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笔者对苏州大学移动图书馆开通一年来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以后的推广活动提供借鉴。

3移动阅读推广对用户注册情况的影响

2013年10月20日至2014年10月10日,注册用户共1815人。其中通过OPAC账号注册的1771人,通过手机号注册的44人。用户注册量可以基本反映读者对移动图书馆感兴趣的程度。

3.1从不同身份用户注册情况看阅读推广的效果

通过OPAC账号注册的1771人中,本科生1057人,研究生620人,教职工94人。目前苏州大学在校教职工约为5208人,本科生24540人,研究生13203人,用户注册总百分比为4.12%,总体注册比例偏低。图1为用户注册百分比,即注册移动图书馆的人数与现有在校人数的百分比。从图1可以看出,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人数比例中,本科生与研究生均较高,相对较低的是教职工。因此,以后的移动阅读推广活动中,推广对象主要选择在校大学生。

图1 用户注册百分比

本科生1057人中,大四240人,大三349人,大二246人,大一222人;研究生620人中,研三及以上103人,研二124,研一393人。本科生中大三阶段注册的人数最多,而研究生中研一期间注册人数最多,这两个年级的同学应作为以后移动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对象。

注册移动图书馆的学生用户中,文科类学生690人,理工类学生548人,生物医学类学生436人。表1反映了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注册移动图书馆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文科类学生、理工类学生和生物医学类学生注册移动图书馆的比例均相差不大,说明他们对移动图书馆的兴趣程度基本相同,因此移动阅读推广活动要面向所有学科的学生。

表1 学生注册移动图书馆情况

3.2从用户注册时间看阅读推广的效果

图2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不同时间段移动图书馆注册人数折线图。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情况下,每月注册人数约在100人上下,但其中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注册人数猛增。这是由于2013年11月本校初次开通试用,并且同期做了大量的移动阅读推广宣传和培训活动,吸引了很多读者来尝试。2014年5月,我们配合读书节活动再次举办了移动阅读推广活动,因此该月的注册人数也较多,但由于宣传推广时间点正好处于毕业季前夕,因此注册人数并没有超过2013年11月,宣传效果并不很理想。所以阅读推广活动应该尽量避免毕业季和放假季。

图2 用户注册量

4移动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

4.1从用户登录情况看移动阅读推广的效果

这里的用户登录量是指读者打开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系统自动以该用户登录并计数登录一次。用户登录量反映了读者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图3显示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苏州大学移动图书馆用户登录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有两次登录高峰,一是2013年12月,二是2014年5月,这两个时间点正好与移动阅读推广活动的时间点相吻合。如果与图3中用户注册情况对比来看,2013年11月是新用户注册高峰段,而2013年12月的登录高峰正好说明了这些用户注册后进行了大量的使用。图3还显示2014年5月新用户注册量有一个小高峰,但并不是很大,但图4中相同时间段移动图书馆登录量却很大,说明移动阅读推广活动不仅培养和争取了新用户,同时也大大推动了老用户的使用。从图3中还可看出推广活动的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的时间段内,用户登录情况较好,但过了这个时间段,登录量明显下降。因此,移动阅读推广活动必须要成为常态化的工作。

图3 用户登录次数

4.2从文献传递情况看移动阅读推广的效果

这里的文献传递量是指在移动图书馆中通过文献传递调阅各类文献全文的篇数。虽然文献传递量并不是文献阅读量,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读者在移动图书馆中对各类文献使用的比例情况。

图4 文献传递量

图4为不同类型的文献在不同时间段内被阅读的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除了2014年2月寒假期间,其他时间段内文献传递量基本维持一个稳定状态,说明移动阅读推广活动对移动图书馆中的文献传递量影响并不大。从文献类型来看,图书是阅读量最高的文献,其次是期刊文献和报纸。图书和报纸是移动阅读常用的文献类型,但出乎意料的是,期刊文章、外文图书和学位论文的阅读量也不少,这说明有相当多的读者会通过移动阅读进行一些科研和学习相关的工作,这和我们以前认为移动阅读主要是用来打发碎片时间的悠闲阅读的情况有些差别,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读者也用来进行科研和学习。

5提高移动阅读推广效果的举措和途径

5.1加强移动阅读推广的针对性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宣传推广在移动图书馆使用量提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每次宣传推广活动后的一段时间,不管是用户注册量还是使用量,均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再过一段时间,注册量和使用量均会下降。因此宣传推广要常态化、多渠道,还要有针对性,如针对老师注册比例小的情况,可以专门针对教师开展一些宣传培训活动,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学生要低,培训和宣传要从最基础的使用方面着手;另外可以将本科三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移动图书馆重点宣传对象,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正处于广泛阅读、为撰写论文做准备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5.2扩充移动图书馆资源

在使用中发现,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读者长期使用的最关键因素。目前超星移动图书馆提供了包括图书、报纸、期刊、视频、公开课、有声读物等资源的阅读,以及馆藏书目的查询,虽然类型已经很丰富,但也有读者反映他们喜欢的书在移动图书馆中没有,或者比较少。因此要吸引读者长期使用,必须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保持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扩充,如购买最新出版的电子图书、网络小说,除了讲座视频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类型的视频资源,整合馆藏现有的网络版电子图书到移动图书馆中。

5.3完善移动图书馆功能

在调查中发现,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功能也是影响读者持续使用的重要因素。移动图书馆使用简便、功能多样是读者比较关心的问题。移动图书馆界面设计要充分考虑移动终端的类型以及尺寸的大小,兼顾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让读者使用无障碍化;还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本,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风格。读者在移动图书馆中可以定制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内容,同时系统也可以对读者的使用行为习惯进行分析,主动推送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在移动图书馆服务中融入社交网络功能,增加分享到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的链接,实现一键分享。

5.4移动阅读产业化发展

从读者使用来看,移动阅读几乎不受任何时间和场景的限制,这也是所有移动服务的共性。但从产业角度来说,目前的移动阅读市场还没有完全被产业化并形成一定规模,也就是说其价值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但从其发展趋势上看,移动阅读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巨大的,作为图书馆来说,完全可以将多个应用同时聚集在一起,借助第三方平台,共同将移动阅读的市场做大做强。

5.5建立合适的运营模式

长期以来,作为公益文化事业的图书馆,无偿服务成为我们的代名词。目前来看,移动阅读的收入还要建立在版权收入的基础上,并且很长时间内同样应该长期存在;而在未来,随着行业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的介入,比如广告模式、流量收入、版权及版权延展收益等会帮助阅读收入逐渐成长。移动阅读在行业发展初期,用户规模比收入规模更关键,因此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心。

6 结语

苏州大学移动图书馆开通一年来,通过各种阅读推广活动,拥有了一大批持续使用的读者,但利用手机使用移动图书馆却并不普遍。移动阅读推广活动非常重要,要持续不断地开展多种推广活动来提高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不断扩充移动图书馆资源,完善移动图书馆功能,实现移动图书馆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移动阅读付费率升至近两成[EB/OL].[2015-05-27].http:// tech.xinmin.cn/2015/05/27/27717171.html.

[2]移动阅读[EB/OL].[2015-06-03].http://baike.baidu.com/ link?url=IFNTP2jwGXkiokSbfQb9Yii3sNJ46B2TJdm25rSH HxoO4aoGUlEPAnCVW8PzvhVT1RkFZOA6XfZsynGBFW UIKq.

[3]专栏:“移动概念”正全面侵入生活[EB/OL].[2014-08-11]. http://www.cet.com.cn/ycpd/sdyd/1274178.shtml.

[4]时代超星.苏州大学移动图书馆后台管理系统[EB/OL]. [2014/10/10].http://mc.m.5read.com/manage/admin/67.

[5]杨文建.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4(9):24-27.

[6]苏州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活动报道[E/OL].[2014-10-05].http://202.195.136.28/app_cust/news/newsinfo.jsp?news _id=1540.

严大香女,1965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

徐旭光男,1967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

任荣男,1977年生。研究生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

收稿日期:(2015-06-02;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文献图书馆
绘画作品选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