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她就是那个人》中艾丽的解读

2015-05-09吴千惠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艾丽救赎镜像

摘  要:《她就是那个人》是英国女作家特莎·哈德利(Tessa Hadley)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以拉康镜像理论为基础,解读艾丽看似正常却极端抑郁的内心.

关键词:艾丽;镜像;救赎

作者简介:吴千惠(1993.6-),武汉科技大学,女,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

一、引言

小说讲述了艾丽在弟弟自杀后的生活。她在作家中心工作,遇到了一位叫希尔达的妇人,在艾丽眼中希尔达是一个怪咖。但经过对艾丽的解读,可以看出艾丽本身是一个比她弟弟还要抑郁的人,只是她自己未曾发现或者不愿承认。本文试图从字里行间解读艾丽。

二、对艾丽的解读

2.1 隐藏的艾丽

初读这篇小说时,文中艾丽的弟弟瑞恩、瑞恩的女朋友伊冯、艾丽的母亲、作者中心学员希尔达都是显而易见的异类。艾丽看似理性地直面这一切,甚至也感慨并试图从言语中解救他们。她的大多数言论都彰显着自己是个正常人,她认为自己很正常。这就是雅克·拉康理论中的镜像。个体在镜前的观看成为它完成自我认同和误认的一次倾情演出,成为主体之命运的先期送出,在那里,空间的迷思和时间的辩证法的交织令主体从此走上了无尽的欲望求证的不归路(吴琼:93-94)。

那么什么是艾丽的镜子?任何能够引发主体建构出心理的或想象的理想形象的介质都可以称之为镜子。在此,镜子是一个抽象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影响着主体的存在。这是一面用弟弟的自杀、伊冯的无理取闹、母亲的举止异常、希尔达的特令独行以及她生活的环境赋予她的罪恶感、冷漠、世俗与乏味所构建出的黑色的镜子。她看够了这些,也看到并预料到了他们的下场,她在这样一面黑色的镜子中看到了自己,一个依旧活着,忘记了所有苦难的自己。但这是虚假的,是艾丽为了逃避这样的命运,拼命压制自己的感情,强制性伪装的结果。

她会想到:我真的很好。他尽量不去太严格审视这种感觉……仿佛这种感觉是一只漂浮在她心中的薄薄的光亮的气球(哈德利:169)。这种镜像禁不起严格的审视,一旦戳破梦想的泡泡,她就会跌入深渊。小说中描述电脑、复印件和传真设备发出的声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哈德利:169)抛开小说的背景,平日聒噪嘈杂的声音此时令人愉悦,必定昭示着听者心情大好。但回到小说中,弟弟刚刚自杀,她怎会快乐?她是在强迫自己,不断暗示自己我很好,似乎这样就真的能好起来。

可尽管如此,仍旧有蛛丝马迹显露出来。在希尔达邀请她聊聊时,她说“我不需要聊天”。(哈德利:172)在母亲鼓励她出去多交几个新朋友的时候,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我需要找人说话”。(哈德利:173)而事实上,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她确实与希尔达聊天,并且在还没意识到的情况下,告知了希达尔自己的故事。其实艾丽不愿意聊天并不是她不需要,而是她害怕,她怕聊天会使她说出过去,那镜像就会被惊醒。

她告诉希尔达“……每件事情都证明了他的抑郁。但当时,我们仅仅以为他正在度过一个时期。事实上,他确实在度过一个时期。只是他没有给自己走出来的机会”(哈德利:176)。这是艾丽第一次直接说出自己对弟弟自杀事件的看法。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内疚,如果她能够及时开导弟弟,那么这场灾难就可以避免。事实上,艾丽此时做的每件事情也都证明了艾丽的抑郁,她也正在度过一个时期。

2.2 艾丽的救赎

拉康认为只有当主体卷入了弗洛伊德所讲的那些语言过失的时候,并且只有当主体进入对他者言说的时候,他才真正地是言说的主体。(吴琼:357)艾丽第一次对希尔达无意识说出自己的故事时,就显现出了她的主体,一个渴求解脱渴求安全感的自己。一个本身抑郁却自以为自己很好的人比一个歇斯底里的人还要可怕。她宣泄不出来,靠伪装来粉饰太平。

所幸她得到了救赎,从尝试与希尔达聊天开始,她一步步远离着隐藏的自己,向着光明蹒跚而行。小说最后艾丽与伊冯在河边聊天,她在一种冲到下平静地走到河中。她并不关心那枚耳环:她下水只是为了用一种故意的轻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河岸上的歇斯底里的动作的抗议。(哈德利:177)这也是对曾经的自己在掩藏了黑暗后的笑颜的抗议。她下水,一是为了自杀的弟弟,这毕竟是弟弟生前送给心爱女人的礼物,就算自己再厌恶伊冯再瞧不起他们的爱情,也得要找出来;二是为了因为弟弟自杀而抑郁的所有人,包括自己。这些活着的人都应该得到救赎,她冒着生命的危险震撼了伊冯,使得伊冯也放下了过去。请回来,没事的,伊冯说,那只是枚耳环。(哈德利:177)似乎在说,没事的,那都过去了。艾丽在向河中走去的途中也顿悟了,她打开了对伊冯关闭的双耳,听到了伊冯对她的担心,生死一线的时候她放下了,似乎为了印证这一点,作者最后写到“在一束从水面进来的被折射成某个角度的光线中,它的金色被辨认出来”(哈德利:177)。曾经走失的、迷途的,都被找了回来,只要她伸手就能握到光明。最终艾丽伸出手去拿它,彰显着她得到了救赎。镜像破裂了,她得到了最真实的自我。

三、结语

自我的所谓自主性其实是镜像认同的产物,而这个认同本质上是一种误认。(吴琼:164)艾丽误认自己是很好的,忽略内心的黑暗。直到遇见同样的希尔达,这份潜藏的黑暗被唤醒,镜像一寸寸破裂。她终于直面自己的黑暗,一步步走向光明。

参考文献:

[1]特莎·哈德利,沈欣(译).她就是那个人[J].译林,2009(4):169-177.

[2]吴琼.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吴琼.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艾丽救赎镜像
同学的秘密
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大兴路径”
镜像
百万美元
小狗究竟跑了多少米?
镜像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